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重心正在向中國轉移,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中芯國際生產的芯片早已隨智能手機、消費電子產品的普及飛入尋常百姓家,改寫了外資、跨國企業長期占據壟斷地位的“無芯時代”。
幾乎每個走進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的訪客,都會被一面玻璃幕墻所吸引。這是一面“專利墻”,掛滿了公司自成立以來獲得的重要專利證書。每份證書上詳細列有授權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授權日、授權號。
這面“專利墻”見證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及歷史軌跡。
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芯國際也在同一年成立。剛起步時,中芯國際生產的產品被其他廠商認為“10年也用不上”,然而這個預言僅在短短幾年內就被打破了。
如今,中芯國際生產的芯片早已隨著智能手機、消費電子產品的普及飛入尋常百姓家,改寫了外資、跨國企業長期占據壟斷地位的“無芯時代”。
向先進工藝技術看齊
早在創始之初,中芯國際就瞄準芯片設計的國際先進工藝標準,比當時國內客戶需要的技術高出幾個技術代差,以至于在2011年之前中芯國際絕大部分的客戶都是歐美客戶,幾乎難見中國客戶。
迄今為止,中芯國際已經向國內引入了6代工藝技術,分別是0.18微米、0.13微米、90納米、65/55納米、40納米以及28納米技術。中芯國際創建之初,中國大陸的制造工藝仍在1微米~0.8微米之間。而中芯國際投入之初就是0.18微米工藝,通過多年努力,將與國際先進工藝的差距從6代縮短到1.5~2代。現在,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首個為海外及國內客戶提供完整的28納米制程服務的晶圓代工企業,更先進的14納米工藝也在持續開發中。
盡管當前國際上開發28納米、14納米工藝的公司越來越少,然而中芯國際卻在體量較小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在先進工藝技術上進行投資。眼下,全球的集成電路產業重心正在向中國轉移,這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芯國際在過去幾年中體現出的持續盈利能力,表明晶圓代工企業在中國無法存活的說法已不攻自破。
中芯國際對國內設計公司的支持是不遺余力的。除了工藝先進,中芯國際在物聯網領域也作了很多努力,比如嵌入式存儲器工藝平臺、CIS工藝平臺、低功耗和低漏電工藝技術的開發。這些成果都已經在為用戶服務。
堅持自主創新布局產業
在產業布局上,中芯國際致力于先進技術的研發,其28納米工藝已經實現量產,應用于高通驍龍410處理器的代工制造,產品被成功加載在主流智能手機之中,標志著28納米核心芯片在中國已經實現商業化應用。
隨著半導體技術步入28納米節點,技術開發的難度和資本的投入都大幅增加。中芯國際將更多整合國內外各方優質資源,產學研用相結合,提高研發效率,加速工藝演進。
2014年,中芯國際成立了整合國內IC產業鏈的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所,打破了研發資源分散、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的局面,打造了一個能聯動設備廠商、材料供應商、代工廠、設計公司及科研機構的公共平臺,并以此為依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促進產業發展。
去年,中芯國際新技術研發公司成立,這個以量產14納米及以下CMOS工藝技術為目標的平臺與國際領先的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強強聯手,加快先進工藝的研發,與客戶的合作從研發環節就開始,縮短客戶產品的上市時間。
目前,中芯國際已經擁有了許多國內甚至全球范圍內領先的差異化產品,比如可應用于銀行芯片卡的55納米嵌入式閃存、國內第一家可為客戶代工生產的38納米閃存、獨立研發的8兆背照式CMOS圖像傳感器,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這一技術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