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消息,今天奇點·極客公園創新者峰會在上海召開,眾多科技界大咖出席了這次大會,其中包括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大會演講中,周鴻祎對當下智能硬件行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中談到了目前行業中頗受關注的硬件免費的問題,周鴻祎還自曝,自己做過最羞愧的事就是對NVIDIA說:你們的芯片應該免費。
周鴻祎在演講中表示,硬件本身產業價值的規律和軟件有極大不同。很多公司做硬件的時候,按照互聯網公司的游戲規律,來給這個公司定估值和商業模式,設計了很多連自己都不相信的商業故事。
對于硬件免費的問題,周鴻祎表示,當免費的軟件用戶獲取成本為零的時候,這是合理的,但如果做硬件也是免費,賣的越多,虧的越多。顯然,他對于硬件免費是持反對態度的。
進一步,周鴻祎稱,“過去天天鼓吹免費的人講利潤,這不是打臉嗎?我也在反思,免費殺毒當年我們做得很爽,免費你在網上就可以下載,渠道是暢通的。免費無往而不利,在未來軟件依然免費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是硬件免費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商業邏輯上是不成立的。”“硬件一定要有合理的利潤,才能創造價值。”
“我記得我自己干過一件最羞愧的事情是什么?有一年我跑到NVIDIA去了,NVIDIA的CEO是一個華人,他對我也挺好。請我吃飯,我就跟他說,大哥,芯片應該免費。他說為什么?我說手機都快免費了,芯片如果免費咱們就可以無往而不利了。他說如果芯片免費了,誰來給我們發工資,我們怎么做研發。你會發現當很多公司鼓吹硬件免費的時候,你不能建立良性的商業模式,怎么投入新的東西做你的研發。”
以下為周鴻祎與極客公園CEO張鵬對話實錄:
張鵬:您最近經常出國,今天也是從國外回來。去美國次數也很多,我特感興趣你到美國主要是干什么去了。
周鴻祎:其實,每年我會利用暑假到美國去一下,因為實話說,不管中國互聯網這么多成功人士都把自己吹得多大,從本質的創新來說硅谷還是全世界最創新的地區。中國是因為有人口的紅利,再加上很多互聯網公司這么多年積累的資源,才有現在的發展速度。
中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我們也在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有很多創新,但是講起一些產品上的本質創新,我每年還是愿意到美國去跟一些VC聊聊,這次跟伯克利五六個做人工智能的教授聊了一下,看了美國一些創業公司。我們也得到美國吸收一些東西,看看美國都是什么豬在天上飛。
有一個觀點是,美國人最近不太講獨角獸的概念。美國人什么概念到了中國都能夠無限放大,本來說獨角獸是比較罕見才叫獨角獸,大部分人都長兩個角。但是一夜之間所有人都標桿自己是獨角獸的時候,這個時候長一個角的就不稀罕了。你們都知道你們遇見飛禽的時候一定要是走獸,標榜自己與眾不同。獨角獸有一個概念被中國用爛了,很多公司做出了特別酷的事情,特別不一樣的事情,所以獲得了一個高估值,估值是一個結果。所以被人評為獨角獸,后來慢慢就改變了,大家不關心這個公司做什么事,哪怕是送盒飯的。沒有攻擊哪個公司的意思,做的事可能并不酷,但是中國市場很大,很多公司估值弄得很高,極客公園估值也快100億美金了。我決定投極客公園100美金,占它億分之一的股份。
很多公司已經不去問,包括媒體也不再問這個公司干的事是不是比較酷,有價值。大家又變成了為體量、規模、收入,甚至為估值,或者VC最后大家玩的一個概念,我只要上10億美金,就是獨角獸。一夜之間很多公司都是獨角獸了。這次到美國去,基本上沒有人談獨角獸的概念了。
張鵬:這個概念已經被拋棄了。
周鴻祎:第二,我不太同意剛才那位講的智能硬件的思考不太同意。我對智能硬件也有點迷惑,我一直相信Iot,萬物互聯,代表了未來,我相信這絕對是一個趨勢。但是這兩年應該說智能硬件,包括很多創業公司大家都做得不算特別好,都遇到了很多困難,市場沒有那么火爆,所以馬上又有很多人唱衰Iot,萬物互聯,智能硬件。在大家都唱衰的時候,這是不是又是我們的慣性傳統思維,以成敗論英雄。今天手機是最熱,是剛需,舉個例子,怎么證明什么是剛需。如果你老婆和手機同時丟了,你會先找什么?張鵬的答案一定是先找老婆嗎?你都沒有手機怎么找得到老婆呢?
手機是剛需,有手機老婆就會有的。如果回顧一下手機的發展,在iPhone之前,iPhone到現在差不多十年了,馬上2017年就整整十年了。iPhone之前有一家公司叫做pam(音),在探索手機市場已經做了,再往前可以追溯七八年。十年前微軟做了一個東西叫做pokic PC(音)。如果以20年的維度來看,智能手機經過20年發展才進入到最近五年最紅火的市場。智能硬件最早算是Fitbit(音),智能硬件雖然沒有到整個成熟,但是我依然認為它還是在一個正確的路上。
我想比較一下中美互聯網市場,我也看了美國一些智能硬件的公司。美國智能硬件公司活得比中國智能硬件公司都舒服。我就在想為什么,我也做了一些反思。智能硬件的公司包括被我在內的智能硬件大忽悠們,我只是之一,都給忽悠了。我覺得應該反思一下智能硬件應該怎么走,今天上午和昨天很多大忽悠都來了。
我是覺得智能硬件和互聯網雖然有很多的結合,我是不太同意剛才那位同學講的,智能硬件最后都要變成數據服務。你不覺得我們有一些做智能硬件的,由于過于強調互聯網化服務,而我們背離的硬件的本質,你做出一個硬件的產品,把它加上互聯網的東西加值,但是本質還是最后提供一個物理的設備給用戶創造,無論創造幸福感,創造更好的體驗,還是解決剛需。我們真的覺得我們賣出200萬個體重計,就得出每天每個人測體重的時間,最后拿出體重的數據就號稱有大數據,就步入健康管理嗎?實際上智能硬件恰恰是被這種比較浮夸的想法推動著,夢想自己像軟件一樣經過快速的發展,就能夠獲取海量的用戶,然后在海量用戶的基礎之上去建立新的互聯網模式。我不是所有硬件都不可能,有的硬件,比如說手機,本身是完全以手機應用內容為驅動的設備,但是很多很多其他的智能硬件至少目前不具備這個條件。我就覺得,第一個,很多智能硬件的失敗,我總結一下,包括我們自己也做了不少失敗的產品。當然,我覺得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根本做的就是偽需求,我們真的把我們的電飯煲加一個WiFi芯片,把網連上,我們覺得就叫做智能電飯鍋,把普通的電飯鍋有什么不一樣。
大家都覺得任何的東西都連上WiFi,任何東西都連上網就叫做智能硬件。就跟20年前在微處理器剛流行的時候,有一段電磁爐,微波爐,洗衣機都加了一個單機機在里面,叫做電腦洗衣機,無非就是讓東西有了更多的加值,但是沒有帶來革命性。如果我們只是把傳統的硬件加一個WiFi,跟網絡連起來,這不叫做智能硬件。這是一個問題,并不是真正用戶的本質的剛需。
第二,我們很多人覺得在傳統的很多設備里面,加上一個智能的處理器,里面放著一個嵌入式的linux,或者放安卓,我們就覺得這是智能硬件了嗎?我這次到美國聊了聊,加上我前一段的思考我覺得不對,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是跟背后的人工智能服務結合在一起的東西才配叫智能硬件。否則還是一個傳統的硬件,就是能連網,加上安卓,或者linux的操作系統。
第三我覺得商業模式上有兩個誤區,你做出一個硬件,還是要給用戶創造硬件本身的價值。有一度自己也稀里糊涂。因為我做免費軟件出身,很多人把免費就過度極端化了。大家知道從偉大到謬誤就一步之差了。那年做O2O的人,都想給大家提供免費服務,最后就虧得一大糊涂。但是被上廣深人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認為兩個模式是不對的,硬件本身的價值規律和軟件有太大的不一樣。你沒做硬件之前,做軟件,咱們要改一個軟件太快了。你要想把一個硬件做一個修改,重新開個模具至少三個月,供應鏈上如果出一個問題,你再著急,把自己上吊,你的東西出不來就是出不來。
如果我們做了一個軟件,軟件做不好,沒有關系,軟件就費點人力。試圖用互聯網的規律領導硬件,它的成長速度跟我們預想的不一樣,用戶的積累速度也不一樣。你賣100萬個小硬件出去,你看看,對你物流、倉儲、供應鏈所有營銷能力的挑戰都是非常不一樣的。包括市場營銷,大家知道定位理論,很多軟件免費,你下來試,不能就刪了。但是你要做硬件,就算你賣得再便宜,也是要掏錢的。人一旦要掏點錢,腦子當中做選擇的部分和選擇免費的就不一樣,定位理論就發揮了作用。有的廠商把自己做成雜貨店了還不知道。
你不會相信一個廠商從手機到電飯煲,到臺燈。這個話對我自己也適用,苦口良藥,忠言逆耳。我最后悔的事情就不應該提示某公司他們送盒飯太可笑,我應該說他們送盒飯太牛掰了,我無意當中幫了很多公司改變了錯誤。
你不能期待硬件向軟件一樣,像創業公司而言,海量用戶群什么概念,怎么也得幾千萬。如果做互聯網業務來說,這個基數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認為,很多公司把用戶體驗丟掉以后,盲目覺得我做硬件特別廉價、便宜,免費,快速獲取用戶基數,做大數據,我覺得這套邏輯你騙騙VC還可以,你自己相信嗎?這個商業模式我認為是有問題的。我舉個例子,您做了一個手環,大家半夜活動的數據都記錄下來了,真的就能夠變成健康管理嗎?這次大家到美國討論很熱烈的概念就是自動駕駛,做一款汽車比做手機的難度至少高三個數量級,這不僅是零件的數目決定的,也是安全要求的等級高度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辛辛苦苦花了那么多錢做出一個汽車,你就指望我天天坐進車就開始狂播廣告,還有人研發了車載QQ斗地主,這哪里是做安全,這是做不安全,這種商業模式,也許我今天又開始保守了。我至少覺得汽車做得好,還是應該賺錢,而不是說我的汽車通過互聯網服務加值,我認為互聯網也不是萬能。最后套到任何行業,為什么很多P2P金融都出了問題,金融本身風控的要求,不是互聯網很多公司能夠做的。
張鵬:突破不了的。
周鴻祎:我回來講,我就講,很多公司做硬件的時候,按照互聯網公司的游戲規律,來給這個公司定估值和商業模式,設計了很多連自己都不相信的商業故事。所以我自己認為,很多智能硬件應該冷靜下來,不要因為大家有人唱衰了,我們就放棄。但是也不要膨脹,覺得智能硬件快速拿到用戶,快速建立大數據的服務,我個人覺得還是要給老百姓,用戶提供一個真正有價值的服務。
張鵬:你說到這點就扣到今天的主題。最后一個問,今天你說你狀態不好,你們覺得他狀態不好嗎?最后一個問題,必須得問,其實我們今天談到重新思考科技與幸福,剛才談到的,你說硬件,如果你說不讓他們放長線釣大魚,不要讓數據賺錢,意味著每個產品必須要有利潤,這個怎么實現?
周鴻祎:過去天天鼓吹免費的人講利潤,這不是打臉嗎?我也在反思,免費殺毒當年我們做得很爽,免費你在網上就可以下載,渠道是暢通的。免費無往而不利,在未來軟件依然免費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是硬件免費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商業邏輯上是不成立的。軟件做一個東西的成本是固定的,很多做O2O的人靠補貼出問題,也是因為它忽略的邊際成本,邊際成本是下降還是持續上升,這是不一樣的。你也提醒我了,我講商業模式要說,我認為硬件賺錢,其實是非常合理的。理由有三個,第一個,在你沒有到一定的用戶規模之前,你沒有建立你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之前,你的硬件如果能給用戶創造有價值的服務,理所當然能夠賺到錢,如果硬件不賺錢了,大家都干APP,就很有意思。
如果你喝水之前得拿手機打開APP,這不是很可笑的。硬件一定要有合理的利潤,才能創造價值。第二,消費升級我也非常認同。如果說最后我們都講純屌絲經濟,最后大家都不賺錢,最后會成為一個什么問題呢?你就會擠壓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我記得我自己干過一件最羞愧的事情是什么?有一年我跑到NVIDIA去了,NVIDIA的CEO是一個華人,他對我也挺好。請我吃飯,我就跟他說,大哥,芯片應該免費。他說為什么?我說手機都快免費了,芯片如果免費咱們就可以無往而不利了。他說如果芯片免費了,誰來給我們發工資,我們怎么做研發。你會發現當很多公司鼓吹硬件免費的時候,你不能建立良性的商業模式,怎么投入新的東西做你的研發。今天很多芯片公司也很難受,因為整個上游廠商的擠壓導致他賣芯片越來越不掙錢。最后大家都在硬件上不賺錢,我們怎么創造,談什么創新,用什么搞專利呢?這是比較深層的問題。
還有,我們可以拿OPPO,和VIVO做例子,手機領域曾經一時的黑馬風投沒有那么勁了,一個公司在發展過程當中碰到點挫折也是正常的。但是OPP和VIVO在中國做了很多線下推動的事情。我也到一些店去看了看,我發現跟我想象的不一樣,今天在特殊的時期,人人都覺得他靠跑分就可以買一部手機的時候,你的手機明顯比別人便宜2000塊錢的時候,大家在網上看看就愿意購買,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今天當產品的功能越來越細分,當消費者有了自己所謂消費的品位,就是你剛才說對體驗的追求,消費的升級你會發現光在網上看一些介紹,消費者是不足以下決心去做購買的決定。這個時候線下一對一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去店里買手機,消費者會說你應該買oppo的,華為的。當消費者把手機拿在手上的把玩,打量,這個起的作用,不是我們在互聯網上放的特價的廣告所能夠解決的。未來智能硬件的產品不是簡單放在網上低價能夠銷售出去的,需要用戶體驗和判斷。這個時候光靠電商是不夠的,你可能依然需要線下的銷售,我也不相信世界發展到有一天,當年有一類做上門服務的人,他們的夢想就是大家都是宅男宅女,大家都不出去。這個觀點我是反對的,人類進化了幾千萬年,社交是人的本能。
所以傳統的商業可能未必會向大家想象的最后被電商徹底摧毀掉,傳統的飯館都會被送餐摧毀掉。如果你的產品想進入線下的渠道,通過線下的推廣,如果沒有留出利潤的空間,幾乎做不了。當然也不排除我做硬件免費,通過資本的方法,我在資本上獲得更高的回報,再拿資本補貼,這都不是很多創業公司自己能夠學習,你可能沒有這個膽量。對于很多做硬件的公司來講,我們還是要重新回歸商業的本質,還是應該想怎么把一個硬件圍繞著它核心的功能,把它做好,做出用戶體驗,所謂的人工智能服務,所謂的連接云端,都是為了讓硬件本身的功能發揮得更好。而不是最后作為一個數據采集器,廣告發送器,最后這樣的模式是用戶不能接受的。
張鵬:有道理,我覺得如果總結一下周總剛才說的幾個點,很重要的一個點在于我們第一次可以講溢價這件事是不邪惡的。溢價是有價值的,有了溢價才有資格做更好的產品,最棒的產品,才會有人愛你,為你付出價值。我們的追求不是虛的東西,哪怕做到一個產品有人愿意為你付出溢價也是了不起的。我們應該在中國推動這些事情,應該更務實。
周鴻祎:忘掉一些資本的喧囂,不要太急功近利。既然今天你選擇了走明日之路,就不是明日狂躁的風口,這條路是需要時間的,需要耐得住寂寞,是不是被人當成獨角獸,一點不重要。你想想,如果你做出好的硬件,哪怕用戶量不大,你賣出一些硬件,有合理的溢價,支持你的團隊把產品不斷的打磨,技術不斷的提升,今后互聯網和硬件的結合未必是我們今天所設想的這種模式。
最后補充兩句,我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因為有了AlphaGo這個事,很多人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能會變成2016年、2017年的O2O,或者智能硬件,到美國也感覺哪個公司都在說我們利用深度學習的技術,他們就覺得這個技術能夠改造所有的行業。我和伯克利的教授聊了聊,就覺得深度學習目前還有它的適用點,也有不適用點,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產生的機器意識,機器自主決定的東西。所以,比如說在圖像識別,計算機視覺方面,語音識別方面能夠給出大量數據素材學習的場景,能夠用得很好。但是在自然語言理解的這塊,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覺得Deeplearning是一個很有力的武器,但是還沒有取得在計算機視覺方面那么大的突破。我覺得深度學習這個東西,并不能盲目在所有的場景去用。可能要做實驗,谷歌把一家公司賣掉了,波斯頓動力,做了一些機器驢、機器騾子和狗。但是我就問一個開源軟件的創始人,我問他們為什么?那家是基于硬編碼的規則來做,當路面規則稍微變一變,或者機器人的腿長度改變一下,基本上就做不了了,得改程序。伯克利的人說,你讓機器學習,用手抓雞蛋,一旦能抓到就開始慢慢積累,他們也演示了很多機器學習的例子。
第二,消費級機器人,我本來對這個方向也是充滿了期望,但是這次聊了聊,感覺這個方向稍微悲觀一點,大家認為近期內,機器人跟人自然語言理解,意圖理解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還有機器人的動作,能走,能抓如果都能夠做起來,不是短期內在三五年內看到爆發的產業。他們的科學家還是很有信心,如果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看,他們覺得應該是有機會的。這個供我們創業團隊做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