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研發芯片。原本只有三星一家搞垂直整合,智能手機的所有重要零件全部自產。后來蘋果也購買了ic設計公司自己來設計芯片,然后是華為海思。
最近一兩年,lg,小米,中興紛紛設立了芯片研發計劃,手機廠商研發芯片幾乎成為一個時尚。而MTK的新任CEO朱尚祖(Jeffrey Ju)卻說,只要手機企業懂點數學,就不會自己開發芯片,因為不經濟。
那么手機廠商自己造芯片這真的有意義嗎?
一,分久合,合久分
其實,一些手機廠商在功能機時代本來是有芯片研發部門的,飛思卡爾原本就是摩托羅拉的芯片研發部門。其他廠商大多有自己的供應商,譬如當年的諾基亞基本就是TI的用戶。
而當手機進入智能機時代以后,隨著手機芯片日趨負復雜,智能手機變得PC化,手機芯片廠商與手機廠商分離,高通和mtk逐漸發展成當年pc行業的intel和amd,分享市場份額。
但是手機芯片和pc有所不同,pc的x86指令集有大量專利壁壘,基本控制在intel手里。而arm公司自己不造芯片,指令集授權公開,提供公版的cpu和gpu核心,門檻相對降低。手機廠商研發芯片成為可能。
本來,產業鏈分工,下游的手機廠商沒有必要自己研發芯片。但是,隨著產品的同質化,大家都用上游廠商的芯片就拉不開差距,高端品牌的溢價能力也就不足。如果不看UI的區別,采用了同樣硬件的不同品牌手機基本看不出差別,那么用戶自然會選擇更便宜的。
2011年,是小米最早發現了這個趨勢,開始走高配低價路線,隨之高端品牌日漸式微,而低價的中國品牌崛起。我們回到2012年初,蘋果、三星、小米的差距是非常小的,甚至曇花一現的海爾超級旗艦w910因為用了高通8260a芯片,性能都比當時的iPhone4s性能更強。
高價不高質,于是高端手機廠商為了品牌溢價又不得不不得不投入資金去研發更適用的芯片。蘋果從iPhone5開始自己設計芯片,芯片與手機廠商又合了起來。
二,差異化才有意義
就研發實力而言,傳統的芯片廠商占有優勢,產品也比較成熟,而且產量更大,更專業。如果做同質化產品,手機廠商的研發沒有意義。這也就是朱尚祖所說是不經濟。
如果廠商自己做的芯片和芯片廠商差不多,價格還貴,影響產品競爭力,那么手機廠商做芯片就毫無意義。
只有手機廠商做的芯片是芯片廠商不能提供的,投入巨資研發才有回報。
蘋果自己研發芯片,從核心架構上開發,把性能做到最強,跑分和體驗都壓倒競爭對手。這是有意義的。
華為麒麟950采用4+4的大小核架構,與高通和mtk的產品區分開,這也是有意義的。
小米選擇聯芯,用老舊的核心來降低成本,推出超低價手機,這同樣有意義。
而其他廠商計劃的產品采用公版核心公版gpu,沒有有特色的模塊,成本也壓不下來。這就意義不大。
所以自己研發芯片并不是不好,但是要有差異化才有意義。
三,看上去很美,但是不會長久
我們知道,任何工業品都有一個批量因素,同樣的研發成本,制造的數量越多,分攤到每一塊芯片的研發成本也就會更便宜。
所以 ,只有手機廠商自己的產品足夠多,它才有能力研發出來價格比芯片廠商更低,性能更好的芯片。因為有足夠的量才能承擔起足夠的研發費用。
而目前有量的也就是蘋果、三星、華為、小米、聯想,而且這幾家技術實力能夠自研架構的只有蘋果和三星。
其他廠商自研芯片,成本和性能都沒有太大優勢,所以從長遠看,目前手機廠商自研芯片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芯片廠商研發做不過手機廠商不應該是常態。
當芯片廠商的產品足夠出色,手機廠商無法超越時,自研芯片自然會冷下來,自研芯片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