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1日凌晨,IBM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IBM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凈利潤為35億美元,同比下降17%;營收為224億美元,同比下降4%。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IBM CEO羅睿蘭表示,IBM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有更多工作要做,動作應該更快。”但IBM方面同時表示,將于明年1月更新其業績展望,同時放棄2015財年每股獲利20美元的目標。受此消息影響,本周一IBM股價大跌7.1%,跌至3年來新低,收于169.1美元。 此外,IBM同時也宣布,將把虧損的芯片制造業務轉讓給美國GlobalFoundries(GF)公司。IBM今后3年合計將向GF支付15億美元,此交易預計將于2015年完成。
事實上,IBM在IT行業已屬于轉型較快的大型企業之一,但是隨著IT產業的快速更迭,原來對EPS(每股盈余)有很高要求的IBM也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剝離芯片制造業務 財報顯示,IBM第三季營收同比下滑4%,已經連降10個季度。該公司多數業務都在第三季縮水,包括軟件等部門。
第三季度,IBM全球服務部門營收為137億美元,同比下滑3%;IBM軟件部門營收為57億美元,同比下滑2%;IBM硬件部門營收為24億美元,同比下滑15%;IBM金融部門營收為4.87億美元,同比下滑3%。
不過,轉型過程中也有可圈可點之處。財報顯示,云計算營收今年到目前為止增長超過50%;云計算發布服務業務今年到目前為止增長了80%,第三季度的年營收運轉率為31億美元;商業分析業務營收今年到目前為止增長了8%;移動業務營收今年到目前為止已實現翻番;信息安全業務營收今年到目前為止增長了超過20%。 此次IBM轉讓芯片制造業務,是繼今年年初將低端服務器業務出售給聯想集團之后再次剝離業績波動較大的業務部門。 GF將收購IBM旗下的全球商用芯片制造技術和業務,包括知識產權、技術人員以及與IBM微電子相關的技術。同時IBM將在未來三年內向GF支付15億美元現金,此交易預計將于2015年完成。依據該協議,GF將接手IBM位于美國兩座芯片制造工廠,并將向所有與此交易相關的IBM員工提供就業崗位。
事實上,今年年中,就有消息稱IBM打算擺脫這個長期虧損的部門。今年7月,IBM只同意向GF支付約10億美元的補償,導致雙方的談判破裂。而后,又有消息稱IBM將追加一筆補貼。目前,IBM最終以15億美元的補貼達成了此項交易。
據了解,GF計劃通過獲得IBM的芯片制造加工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今后10年,GF將向IBM供應服務器半導體。 “藍色巨人”轉型緩慢 羅睿蘭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這些業務的剝離使我們有機會繼續向前,簡化業務,移除一些層級。不要犯錯,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戰略是正確的,而我們目前需要繼續加強執行速度。”
事實上,IBM近年來一直在剝離自身的硬件業務,并對軟件領域進行大量的投資,轉型云計算。但是,在市場向云計算轉移的過程,IBM的轉型速度不夠快。 去年以來,IBM先后投資將近50億美元用于云計算基礎設施以及軟件部署規劃,包括斥資20億美元收購的云計算基礎架構服務提供商SoftLayer,以及投資12億美元在全球將云計算數據中心拓展至40個等措施。 IT行業資深分析師孫永杰表示,IBM的盈利模式是在一個市場中保持高價格高質量的產品,但是,實際上在IT領域,比如IBM的power服務器領域,其它的服務器已經實現比IBM產品更高的性價比,而IBM又要保持一個高的EPS,這中間存在著矛盾。
與此同時,IBM的技術客戶正逐漸轉向云計算服務轉移,而不是自行搭建計算和存儲等IT基礎設施。因此,客戶對IBM服務器和大型機的需求出現下降,這些業務很難實現此前的盈利目標。“相對于IBM的IT廠商軟件、服務等傳統業務,未來,云計算的利潤或許會走得很低。”孫永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而且,目前云計算領域IBM的競爭對手,除了老牌競爭對手甲骨文、SAP等,還有亞馬遜、微軟等大公司,也有Saleforce等企業。”
除了價格戰打得火熱,孫永杰表示,按照目前大行業趨勢而言,都在努力使得企業降低IT成本,眼下除了大型企業還會自行購買設備構建私有云,一般中小企業都會轉向低成本云計算將業務進行托管,因此IT企業未來實現很高的EPS較難。
孫永杰認為,羅睿蘭放棄明年預期的目標是審時度勢的行為,是由產業的發展趨勢決定,“羅睿蘭或許在企圖改變IBM原有商業模式。對于IBM這么大的企業,轉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孫永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