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隨著運營商流量當月不清零的政策出臺,很多小伙伴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流量跑快了,本來一個與1GB流量用不完,現(xiàn)在半個月就流量報警。于是小伙伴們紛紛發(fā)出質疑,是不是運營商因為流量不清零而偷了我們的流量?
運營商當然不干,紛紛發(fā)聲,說自己的流量計費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各種指責是沒有依據(jù)的。
而樹欲靜風不止,11月8日《廣州日報》報道,在11月1日下午13點40到到16點20,這3個小時內,中國電信就陸陸續(xù)續(xù)發(fā)了7條信息給廣州龍小姐,告知她電話號碼用了近23G流量,由于超出消費額度,她手機被停機,必須補繳1100多元的上網(wǎng)流量費才能開回機。龍小姐去查詢,運營商竟然無法提供流量明細明細。
而家住重慶渝北區(qū)的馬先生上個月在一天內,他的手機流量被“偷跑”了近1GB。投訴后,他獲賠80元話費。(11月8日《重慶晨報》)
究竟是不是運營商搗鬼?我們的流量到底跑了多少?種種流量糾紛的問題出在哪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感覺不到的流量哪去了?
以前在流量昂貴的時候,手機上網(wǎng)是一件非常謹慎的事情,只有必要的時候,人們才會打開手機流量,瀏覽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到了3G、4G出現(xiàn),微博,微信出來以后。人們就得時時開啟數(shù)據(jù)流量,而各種APP也都要求實時在線。
這樣一來,跑流量的應用確實多了,即使我們沒有看手機,手機中的APP也在后臺跑著各種應用,無論是更新還是信息推送,都會消耗用戶的流量。
而4G時代之后,網(wǎng)速飛快,APP更新的幾十M可以瞬間完成,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可以大量消耗流量。而微信這種應用,即使你沒有看手機,在打開微信的瞬間,各種公共號的推送在4G網(wǎng)絡下瞬間就可以消耗掉大量流量。
所以,我們會感覺到網(wǎng)絡流量消費的更快了,這是APP、網(wǎng)速、后臺推送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二、為何運營商會被質疑?
電信運營商的計費是運營商,收費也是運營商。這里就有一個利益相關的問題。
作為運營商來說,計費越高,收費越多,運營商的利潤越高。運營商有多計費的沖動。寬帶包月從來沒有流量計費的糾紛,只有網(wǎng)速不達標的爭執(zhí)。而移動網(wǎng)絡每一個KB都是單獨收費的,用戶很難相信運營商不會做手腳。
不過,運營商計費的不僅僅是流量,手機通話,短信也都是運營商計費,為什么沒有爭議呢?
那么核心問題就在于用戶監(jiān)督的能力,手機通話,短信也是運營商利益相關,運營商也希望多計費。而用戶的手機端有監(jiān)督功能。
用戶打過的電話,不僅僅運營商有記錄,用戶自己也有記錄,通話的對象,時長,即使運營商做手腳,用戶只要核對自己手機端的通話記錄,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
同樣,每一條短信都在用戶的發(fā)件箱里面,運營商多計一條,用戶也可以核對發(fā)現(xiàn)。
運營商利益相關不要緊,只要利益與運營商相對立的用戶有監(jiān)督,就不怕運營商做手腳。
而流量這個東西,用戶比較難統(tǒng)計,用戶自己的手機上可以安裝流量計算軟件,但是這個東西的準確性難以保證。而運營商一方再不給提供明細,那對用戶來說就是一筆徹底的糊涂賬,上了什么網(wǎng),用了什么APP跑得流量都不清楚,用戶只依靠運營商的良心來付款。不質疑才是怪事。
三、建議流量監(jiān)督才能互相信任
現(xiàn)在客戶質疑運營商,運營商喊冤。其實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只要做兩個改動即可。
在客戶一方,要求運營商對手機流量監(jiān)督的軟件做認證,至少確定一個流量監(jiān)控軟件可以與運營商的流量計算相匹配,用戶在手機端就可以知道自己用了多少流量,能夠實時掌握自己的流量消耗情況,掌握哪些APP用了過多的流量。
而在運營商一端,則需要政府出面,對運營商的服務做出規(guī)范,既然電話,短信能查,那么流量沒有道理不能查詢。被消耗的流量去了哪里?用戶必須知情,如果出現(xiàn)沒有登錄過的網(wǎng)站,或者APP,用戶可以順藤摸瓜,確認是自己的問題還是運營商的問題。
總之,不能讓流量計費變成一筆糊涂賬。運營商想什么計算就怎么計算,用戶無從查證。
只有用戶一方的監(jiān)督建立起來,運營商才不敢亂來,雙方的信任也能夠建立起來。
運營商與其喊冤,不如扎扎實實把工作做好,認證一個流量監(jiān)控軟件很難嗎?讓用戶查詢流量去向很難嗎?
只要認真去做,流量不怕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