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數據流量幾乎成了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必備品,如何能夠讓流量迸發出更大的魅力,或許貨幣化是一條看上去很美的出路,但果真如此嗎?
先問你兩個問題:時至今日,你可以想象沒有手機的日子嗎?你可以忍受沒有網絡的環境嗎?
手機上網如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的生活必需,而數據流量更是成了網民們眼中的“香餑餑”。4月14日,李克強總理敦促運營商“升網速、降網費”的新聞刷爆了我的朋友圈。總理說:“現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 連總理都開始關注網速網費問題,不得不說,數據流量幾乎可以影響現代人的生活質量,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需品。
4月28日,中國電信發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至此,三大電信運營商2015年一季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令人惋惜的是,三家企業罕見地出現了凈利潤同時下滑的局面。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用戶習慣發生變化,運營商業績下滑的局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傳統業務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如何才能激發流量需求,增加流量價值?”成了運營商面前的緊迫而又現實的問題。
既然成為生活必需品,那么最好能讓流量“流通”起來產生交易。于是,“流量貨幣化”的概念呼之欲出。但盡管從2014年開始,運營商都在布局自己的“流量貨幣化”方案,但至今我們似乎都沒有看到什么像樣的產品,這條“看上去很美”的路似乎并不好走。
我們不妨從概念開始拆解,分析一下為什么運營商的“流量貨幣化”道路如此艱辛。
一、什么是流量貨幣化?
要弄清流量貨幣化的概念,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貨幣”。在政治經濟學領域,貨幣的定義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簡單地說,貨幣是一般等價物。
所謂“流量貨幣化”是指,將數據流量作為等價物載體進入交易市場,在特定場景下發行、流通和回收。也就是說,可以將“流量”當“錢”花。
說到這里你或許明白了,所謂“流量貨幣化”就是讓流量進入交易市場,方便人們交易、流通。
二、流量貨幣化的幾種產品形態
隨著流量用戶的激增以及流量需求的爆發,“流量交易”的需求已經顯露無疑。國內三大運營商以及部分虛擬運營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試水。
2014年11月21日,中國電信正式發布“流量寶3.0”,主打流量券、流量紅包兩大核心功能。流量寶3.0具有流量可賺取、可轉贈、可兌換、跨三網、不清零等特點。通過和其他兩大基礎運營商合作,流量寶賺取的免費流量能夠通兌三網,還可以兌換部分海外流量卡;而且使用不完的流量可以儲存,永不過期。
11月25日,中國聯通緊隨其后推出“流量銀行”。按照聯通官方的說法,“流量銀行”是一個針對3G、4G用戶的流量管理與交易平臺。同時也是一個為企業用戶提供精準、高效營銷服務的推廣平臺。“流量銀行”還打破傳統的運營商界限,所有運營商用戶都可以參與其中,真正實現無障礙的跨平臺運營。
相比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激進的流量貨幣化進程,中國移動則顯得有些不緊不慢。在2014年10月推出了“流量800”的統付功能后便再無新動作。不過這也并不奇怪,整個2014年,4G建設與發展成了中國移動的主旋律,沒有精力去琢磨流量貨幣化的事兒。
反倒是一些虛擬運營商沒有包袱,動作更快一些。阿里推出了流量錢包產品,京東公布了流量銀行計劃,還有更早巴士在線推出主打流量收益的“10020流量銀行”等,其實都是流量貨幣化的不同產品形態。從虛擬運營商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似乎也不難理解,早日推出流量貨幣化產品就可以吸引更多用戶。
總結一下,幾種產品形態的流量貨幣化產品其實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征:可共享、可交易、可存取、可繼承、可通兌。
三、流量貨幣化的難題
按理說,流量貨幣化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不但能解決用戶感知差的老大難問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用戶需求,提升經營業績,何樂而不為?
作為“貨幣”,流量需要滿足一個基本條件: 必須是一般等價物。而這在當前的運營商業務范圍內,的確并不容易。
從空間上來說,運營商實行“分省而治”“按區經營”,想要統一一個省的流量資費都不容易,更何況要統一全國各地的流量資費。
從時間上來說,運營商的資費套餐常根據時令調整,用戶在不同時間段入網或者繳費享受到的優惠并不一定,難以保證流量價值統一。
從運營商來看,三家運營商由于所處不同的市場地位,在流量經營上的策略也有較大差異,直接表現就是三家運營商的流量定價策略不同。
另外,運營商在流量經營方面采取原有話音和短信業務策略,本來就顯得經驗不足,再加上國資委管控營銷費用、營改增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更是讓其應接不暇。還談“流量貨幣化”?省省吧。
四、運營商推進流量貨幣化的建議
盡管推進“流量貨幣化”顯得困難重重,但并不是完全無解。竊以為,流量貨幣化是一項涉及全局的系統性工程,三大運營商首先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達成共識,方可共謀未來。
1.控制方向。目前看,流量貨幣化有兩個方向可以發力:一是針對個人用戶實施流量轉存、贈送、交易、兌換;二是針對企業用戶實施流量統付、后向流量等業務。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在統一步調后再行動,萬不可單獨行動,以免拉低流量價值,要知道這個過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2.控制節奏。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拿到了“心儀”的4G牌照,傳統業務的下滑也早已大勢所趨,流量經營是運營商保持經營業績的重要抓手。如何在競爭的同時保持流量價值非常重要。在推進“流量貨幣化”的過程中,三大運營商是全國統推還是地方試點就要認真考量。我的建議是在局部發達地區進行試點,視推廣效果再看是否要全國推廣,而不要簡單實行“一刀切”。
3.控制強度。流量符合一般等價物以及流通屬性,而且使用人群范圍極廣。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想象,數據流量可以像騰訊曾經推出的“Q幣”一樣,成為某種“虛擬貨幣”。但問題同時也來了,這會不會觸及金融業的底線?是否成為另一種形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當這個強度超出了管理方的忍耐極限時,迎來的很可能是“當頭棒擊”,都懂的。
事實上,“流量貨幣化”還可以有更多的出路,比如故事書專欄作者笨手蛇撰文曾指出,可以發揮資本杠桿作用,運營商將流量作為資本注資移動互聯網企業,以期獲得高額收益。
不管如何,“流量貨幣化”的革命尚未成功,運營商的同志們仍需努力!不過我堅信,有利于用戶的終將被接受、被選擇。“流量貨幣化”絕不是夢,更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