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現在,廣受關注的4G基礎建設正帶來以千億為單位的市場,從運營商到設備商,再到內容提供商都如同吃了一粒巨大的偉哥,興奮得不得了。自然,終端制造商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而與3G時代最大的差異在于,4G時代的真正脊梁可能由中國手機組成。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農民起義式的吶喊,正代表著2014年的中國手機的現狀。長期以來,世界上就有手機和中國手機兩個大類別,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國內手機一直就卑微得存在著,被嘲笑、被諷刺、被打臉,好像誰都有能力指出中國手機的不足,在過了一把上帝癮之后,揚長而去。但中國手機沒有放棄,不斷從技術、商業模式、營銷渠道上進行耕耘,這些散落在銷售柜臺邊緣的低價手機,正向全世界輻射出越來越多的能量,以至于連愛立信都來追殺小米,期望賺上一筆專利費,而中華酷聯則先后通過技術沉淀、品牌營銷、鯨吞收購等手段慢慢地支起了自己的番號,總之,世界再不能小瞧中國手機了。
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但當一切條件都具備時,成功往往是必然的。回首過去幾年中國手機的掙扎,這看似偶然的小成功,卻充滿著必然的因素,而4G時代的迫近又給國內手機帶來了一大批的利好消息,有可能拉蘋果下馬。
不同的通信時代,不同的主角兒
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的通信革命都會顛覆整個產業鏈,尤其是終端制造商:在最原始的移動通信時代,摩托羅拉的大哥大成為身份的象征,丘吉爾撥打電話的照片成為經典,而這個磚頭式的東西也成為香港黑社會大哥的標配物件;隨后的GSM時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2G時代,諾基亞迅速擊敗了摩托羅拉,他們生產的手機號稱100年都摔不壞,那個時候,三星雖然只是一個跟班小弟,但Anycall系列也俘獲了挺多少女的芳心;而在剛剛結束的3G時代(至少在運營商的廣告里,這個時代早該結束了),蘋果、三星是絕對的霸主,我們甚至分不清楚是3G時代催化了兩位巨頭的發展,還是他們倆創造了一個新時代。
按照以上的邏輯,馬上要開始的4G時代肯定又是新一輪洗牌,而從現有的手機格局來看也預示著洗牌即將到來。其中,最大的黑馬當屬中國手機,或許,他們單拎出來誰也干不過三星,但聯合起來則有可能把蘋果拉下馬!而且4G時代,中國依舊是出貨量最大的市場,這也讓國內手機具備本土優勢。
運營商為何青睞中國手機?
現在,廣受關注的4G基礎建設正帶來以千億為單位的市場,從運營商到設備商,再到內容提供商都如同吃了一粒巨大的偉哥,興奮得不得了。自然,終端制造商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而與3G時代最大的差異在于,4G時代的真正脊梁可能由中國手機組成。
整體比例上,中國手機占4G手機80%以上的份額,而在3G時代,這個數字僅有50%。隨著國產手機品牌認知度的提高,運營商也不再迷信國際巨頭,更何況,他們估計也不想再忍受蘋果、三星霸王式的合作條款了,拿中國聯通為例,他們憑借iPhone改善了自身的品牌形象,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如果把那些給蘋果的補貼換成硬幣的話,足以在北京城上空下一場連續5年的硬幣雨。
在未來的4G時代,運營商主要合作方向將會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面是因中央明確要求降低補貼比例,另一方面三大運營商于3G時代已經完成了品牌推廣任務。現在,消費者已經沒有那種“移動比聯通更高端”的想法,更重要的是,4G的基礎建設正不斷消耗運營商的營業利潤,他們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沒有辦法再心無旁騖地燒錢了。在這些時代的大背景下,運營商在4G時代毫無疑問要更青睞國產手機,不僅價格上有優勢,而且運營商再也不用雇傭英語翻譯去談判了,又省了一筆支出(要知道從現有運營商的財務狀況看,恨不得把蒼蠅腿也做成紅燒肉了)。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在今年年初分別制定了3600萬部和1億部4G手機的銷售計劃,而且會繼續加大在4G千元手機上的投入力度,如果按照按照80%的比例分配,國內制造商2015年可衣食無憂了。
沉淀自己,中國手機敢把蘋果拉下馬
運營商定制手機可極大的刺激銷量,但也僅僅是一顆藥力短暫的激素,并不能解決中國手機的根本問題,要想真正把蘋果、三星等巨頭拉下馬,甚至打入他們的老巢,中國手機產業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沉淀+積累”。事實上,在發了一筆筆的橫財之后,我們也該做點大事兒了!
2014年中國手機整體表現不錯,在全球前五的制造商中,國內手機占據了三席,分別是小米、華為和聯想,而中興、酷派、金立等手機也做得有聲有色,單季度的銷量動輒1750萬臺,而且相比于山寨機時代,國內手機另外一個巨大的進步就是品牌認知度,華為榮耀系列在英國大受歡迎,這得益于他們的通信產品,而中興通過簽約NBA球員大搞體育營銷,在美國的品牌知名度從1%提升到了16%,而小米純電商銷售渠道方式也算是業界的一抹亮色。總之,除了慣用的價格戰之外,國產手機可應用的手段已經越來越多,雖說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方法,但依舊能感受到他們的努力。
中國手機的快速成長,讓兩位巨頭的總體市場份額下降到30%左右。坦白講,我們還沒能對蘋果產生實質性的威脅,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三星的生活,他們甚至專門針對國內手機制定了反擊戰略,推出一款低端手機GalaxyA5,售價2599元。顯然,三星高估了中國消費的購買能力。
事實上,中國手機之所以取得巨大的進步,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跟中國消費的大環境有關系。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家對“移動上網”的需求日益強烈,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例如三四線城市和廣袤的農村,這里的消費者已經羞于在用功能機,但又負擔不起iPhone6或者Galaxy S5,連賣腎的手術都做不了,這樣的需求心理和國內手機的價位一拍即合,隨即產生大量的出貨。可以說,中國手機現在的成功正在于把握住了國內這種消費的脈絡。
但對消費環境的準確把握、4G政策的支持,乃至優秀的資源整合能力都無法彌補中國手機的短板,其中,最典型的困難戶就是小米,先是同MTK的芯片供貨合同的中斷,接著是高通下調其出貨優先級,最近,由因愛立信專利授權問題暫停印度的銷售,這些問題在國內尚可斡旋,但一旦走出國門就迅速遭遇掣肘。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兩條路可走,一個是大型收購,比如聯想鯨吞摩托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可迅速見到效果但風險極大,兩個公司的文化融合、技術嫁接都需要費一番周折;另外一條路則比較穩妥,沉淀自我,不斷積累,但效果較慢。走這條路的主要代表就是華為,他們每年會投入利潤的10%進行研發,積累了大量的通信專利和自有的設計方案,據說華為Mate7獲得最佳工業設計獎,很多人都走華為員工的后門,期盼能買上一部,還真有點iPhone6 Plus拉下馬的味道。事實上,即便放眼整個中國科技企業,華為也是最懂得技術沉淀的企業,任正非常常要求員工考慮50年之后的事兒。如果說非要找一個中國手機的帶頭大哥,筆者認為非華為莫屬,他們也是最有可能拉蘋果下馬的中國制造商。
國家扶持芯片企業、4G時代發展,優質的本土化消費環境,給了中國手機難得的超車機會,希望,在下一個通信時代,中國手機制造商能再接再厲,爭取拉一兩個國際巨頭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