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互聯網的強烈沖擊,運營商踏上了各自不同的救贖之路。過分悲觀也好,盲目自大也罷,電信業革命性的商業模式重構已經展開,短信、語音業務生命周期超預期地在壓縮,“免費短信”呼之欲出,4G時代語音業務免費也無可避免,留給運營商的救贖稻草還有什么?流量,現在來看必然被寄予厚望,但在引領數據流量需求的互聯網企業的虎視眈眈下,運營商的流量經營創新也絕非易事。
聰明的運營商不會把矛頭對準互聯網,更不會夜郎自大地篤信自己永遠是贏家。中國電信最大膽地率先扛起“去電信化”的大旗。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直言,過去作為基礎運營商的主要責任是直接面向商業客戶、商業機構和最終客戶提供最基本的通訊,也即語音、短信等基本業務。現在,作為運營商自身除了要向客戶提供基礎通訊之外,還要向互聯網公司提供直接業務。這種轉變敦促運營商必須跨界合作互聯網。
電信運營商“去電信化”,看似偽命題的概念背后是運營商主動順應產業發展潮流的必然。電信業商業環境面臨徹底改變,運營商所提供的廣義產品價值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分化,其趨勢表現為傳統產品價值衰落,而產品信息價值明顯增長,兩方面驅動運營商必須實施“去電信化”。從這個意義上說,運營商在4G移動互聯網時代成敗的關鍵,就是要看誰更能互聯網化,或者說去電信化的程度越高,成為真正贏家的機會越大。單純管道化注定前路坎坷,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標志的相關技術已經顯示出了對電信網絡強有力的替代效應,SKYPE、微信等即時通信對語音和視頻直接替代,城市WiFi建設政府機構的介入也在加深無線網絡的被替代趨勢。
跨界互聯網也許就是運營商的救命稻草。中國電信首先選擇聚焦B2I和IIT,明確提出在轉型中將加強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按照不同業務屬性提供不同網絡質量,真正推動和介入互聯網公司的成長。不久前互聯網還被視為ICT業務,即用各種軟硬件資源做一個封閉性的系統為某一個行業、企業提供信息化應用服務。隨著技術的成熟,IIT應運而生,開始大量運用互聯網的開源技術,同時用開放的技術手段通過云、VPM來為客戶提供質量更加穩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行業信息化應用。
那么,運營商最終會不會成為互聯網公司?這個思考在業界一直爭議不斷。馬云曾經直言,互聯網企業進軍電信市場不可逆轉,但是運營商做互聯網,受限機制難以成功,這留給運營商層層嘆息。盡管如此,三大運營商對進軍互聯網的創新嘗試不會停止。
從全球來看,運營商順應互聯網崛起的一大特征是媒體化傾向明顯,很多運營商正在充分發揮新媒體功能,全力開發信息呈現的全新價值。其中一類表現為跨終端或跨網絡的信息呈現,實現客戶無縫的信息體驗,運營商對于信息價值的上游新聞、音樂、游戲、影音、書籍等內容資源的整合能力都在加強。9月,AT&T斥資485億美元收購衛星電視運營商DirecTV,借此獲得覆蓋全美的電視服務。AT&T相信,此舉將能更好地與無線網絡和有線電視競爭對手對抗。誰能保證今天的電信運營商明天不會成為一個平臺全融合的最大媒體呢?
“去電信化”是電信業必須經歷的一場陣痛,這不僅是向互聯網主動拋出橄欖枝,更是奠定未來成為永遠贏家必須完成的內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