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強調微信與運營商的對立實際上是陷入了某種邏輯陷阱。在這個擁抱變化、開放共贏的時代,多為用戶著想,找準契機“合作”才是正道!
微信這次低調而不經意地推出“微信電話本”產品再次輕而易舉地博取了媒體眼球。主要是因為這一次的行動,恐怕真的踩到運營商的底線了——免費電話。
一時間,行業內外的各種評論以“刷屏”態勢出現在各大科技媒體頭條。總結起來,無非是微信搶了運營商的最大一塊奶酪,隨時可能顛覆通信業。
在我看來,對于微信與運營商的關系,真的很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避免再次挑起本不存在的矛盾。
說微信推出“免費通話”是顛覆運營商的行為在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這種咄咄的解讀一是造成對微信的“捧殺”,捧得越高摔得越慘(后文會分析原因);二是對運營商的“詆毀”,運營商沒那么脆弱說顛覆就顛覆了。
從微信誕生之日起,這款明星級的應用就被披上了“PK運營商”的戰衣,無論對短彩信業務的替代,還是對話音價值造成的潛在傷害,微信似乎天生就是運營商的敵人。2013年2月底,坊間一則關于電信運營商要向微信收費的傳聞引爆了兩者長期積累的矛盾,引發了令人矚目的行業震蕩。
我不知道是媒體推手還是什么別的原因,運營商與騰訊之間的關系似乎突然變得緊張起來。
我卻堅持認為:微信與運營商之間從來都不是“冰與火”、“水與土”樣的對立關系,相反兩者更多的是相互依存、合作共贏的關系,正所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這個觀點也得到不少運營商和騰訊內部工作人士的認同。
下面具體談談微信與運營商合作的N種可能:
一、網絡層面:部署PCC將為微信等產品提供差異化的QoS保障
此次微信推出電話本應用的殺手級功能是“高清免費電話”,經筆者多次實測,盡管話音質量確實非常優秀,但在通話接續等方面的使用感知并不算好,甚至有些糟糕。(這也是為什么我說媒體的捧殺會害了微信電話本的原因,用戶抱著很高的期望去體驗,最后發現使用感知不好,恐怕很難再次啟動了)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才能保證同等條件下的微信用戶使用感知呢?那就要依靠運營商的智能管道了。
作為運營商構建智能管道的主要技術,PCC可以實現網絡承載與控制的有機分離,讓運營商的管道能夠做到“用戶可識別、業務可區分、質量可控制、網絡可管理。” 通過網絡資源與計費策略控制,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質量及靈活的計費策略。
比如,有些用戶對移動上網提出更高質量的要求,運營商可以針對此類用戶制定專門的網絡服務質量方案;再比如,有些用戶對微信等業務有較高的需求,運營商可以實施基于業務的優先級策略,為其量身定制適合微信的流量服務,使得他們享受到更好的業務體驗。
總之,運營商可以通過部署PCC等智能管道技術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改善微信等應用的用戶感知。
二、資源層面:運營商的碼號認證體系將為微信提供更值得信賴的用戶關系體系
用過微信電話本的人肯定知道,想要撥打“免費電話”,必須要先與手機號進行綁定。而就今天的實際使用體驗來說,在獲得短信驗證碼這個步驟,筆者以及身邊的不少朋友均存在“收不到驗證碼”、“網絡不可用”、“注冊超時”等提示。據騰訊內部人士解釋,這是由于微信電話本的系統尚不穩定,因此在碼號綁定環節出現了不少bug。
然而在我看來,這同樣可能成為微信與運營商合作的契機。微信電話本之所以要與用戶手機號綁定,首先是為了建立可信任的用戶關系。這同樣也是微信與手機綁定的初衷。作為一款移動端的即時通訊應用,微信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獨立碼號體系,然而在微信起步階段,就設置了與手機或QQ號綁定的功能,我認為這為微信后期的快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可以幫助微信快速積累相當規模的初始用戶,另一方面是基于電話號碼的用戶關系相對微博等陌生社交軟件更值得用戶信賴。
這也再次印證我的觀點,運營商的底層碼號體系由于實名制等關系,更加安全可控,完全可以成為與微信等產品的合作資源。
三、商業層面:微信與運營商合作可共同開發面向個人及政企的藍海市場
1.個人層面,微信+運營商可推出更加靈活的資費套餐方案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款移動端的社交軟件,微信具備了比運營商的短彩信更加出色的業務體驗。這也是造成運營商短彩信收入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現在推出“免費電話”功能勢必將對運營商視若命根的話音業務產生替代呢?是否真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說的“虎口奪食”呢?我認為是不會的。根據實際測試結果顯示,微信電話本通話一分鐘產生的單向流量大約是0.33M,也就是說主叫+被叫共計產生流量答曰是0.66M,按照運營商平均流量單價折算,運營商并不吃虧。再加上,基于VoIP技術的“免費通話”功能受制于無線網絡環境,無法滿足所有場景下的客戶需求,最多算是運營商話音業務的一種補充。
但是,無論是對短彩信業務的替代,還是對話音業務的補充,微信在用戶通信方面已經可以形成完整的需求解決方案了。
因此,這就為不同用戶群體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用戶可以使用基于流量的微信服務(包含微信電話本)來實現基本的通信需求,同時可以使用更高質、更安全、更可靠的電信級話音業務(未來將是基于IMS的VoLTE業務)。
運營商完全可以為用戶提供不同服務等級和容量的微信流量包和話音套餐方案。事實上,中國聯通曾在這方面進行過有益的嘗試。今后,隨著智能管道的進一步完善以及VoLTE全面上線,運營商的業務定制化能力將持續增強。而這,也可稱為微信與運營商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政企層面,微信的產品化能力+運營商的電信級服務強強聯手開拓政企藍海
誠然,微信作為一款互聯網公司的產品,以其快速迭代的產品更新機制帶來了良好的用戶體驗。不論是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還是對京東等商家的資本運作,互聯網靈活創新的機制讓微信體現出了驚人的產品化能力。
而運營商的機制體制造成了他不可能像微信一樣不斷去試錯創新,但這也未必是壞事。偏向于“穩”的運營商盡管無法快速形成產品化能力,但卻可以毫不費力地提供安全可靠的電信級服務。而這本身就是政企機構看重的能力。
那么,當微信的產品化能力遇上運營商的電信級服務,或許可以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誕生出兼具創新與穩定的新型政企服務,而這將為兩者拓展政企市場奠定良好的基礎。
寫給微信與運營商的話:莫忘初心
截至發稿時,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201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第三季度騰訊總營收為人民幣198.08億元,同比增長28%;凈利潤為人民幣56.57億元,同比增長46%。
我猜,或許明天還會有更多人繼續“挑撥”微信與運營商之間的關系了。你看騰訊的財報蒸蒸日上,運營商的財報卻有些“不忍直視”,這不是搶你飯碗是什么……
但我卻以為,騰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主要領域并不是通信。微信作為一款社交軟件,無論是消息還是電話服務都只是為了提高用戶粘性,而在日益飽和的市場環境下,運營商也在不斷強調“存量經營”,在這一點上,兩家公司并無根本利益上的沖突,談不上“搶食”,反過來講甚至還有些相互依存的意味。過分強調微信與運營商的對立實際上是陷入了某種邏輯陷阱。
在這個擁抱變化、開放共贏的時代,多為用戶著想,找準契機“合作”才是正道!
微信、運營商們,你們還在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