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了一些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信息,整體看相當的不理想,雖然獲批的虛擬運營商家數增加到了三批25家,還有10多家在路上,但到目前為止,虛擬運營商用戶發展很不理想,只有區區的幾十萬戶。而且此前虛商宣傳的“月底不清零”/“無門檻”/“可共享”/“低資費”等,或沒有出現,或已經被基礎運營商使用。
反倒是由于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談的大多是3G業務的轉售,運營商積極推出的4G(或3G4G一體化)套餐已明顯低于虛商獲得的批發價格。虛擬運營商到了非常艱苦的時刻,甚至有的虛擬運營商拿到牌照后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這有點像第五次反圍剿后的紅軍,從井岡山如何到延安,遵義會議又在什么時候召開,將帶來哪些新的突破。
首先看環境變化。
第一, 隨著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融合實驗已擴大到40個城市3億以上人口,三大運營商4G即將從進入期(5%以下)進入快速增長初期(5%-10%),虛擬運營商將逐步獲得與基礎運營商談判4G轉售資費的資格。
第二,在4G資費上,三大基礎運營商不約而同地采用全國一體化套餐,減少了地區資費差異,虛擬運營商與三大基礎運營商總部談判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這為虛擬運營商在基礎電信業務上獲利適度的毛利空間提供了新的條件。
第三,除基礎電信業務外,虛擬運營商資源整合逐漸深入,從簡單的交叉促銷、資源置換,逐步發展“特定用戶+特色服務”,部分虛擬運營商將建立自己的特色商業模式,并形成壁壘。
再展望一下未來。雖然延安已不遠,但道路異常曲折。
第一,經過初期的熱炒后,虛擬運營商牌照所獲得的“潛在價值”將消失,虛擬運營服務將逐漸回歸理性,這時三分之二左右的虛擬運營商的轉售業務將成為雞肋,甚至是吞噬利潤的“黑洞”,選擇退出的企業將不斷增加。
第二,對傳統的渠道商、國代商來說,虛擬運營服務并不能解決渠道扁平化帶來的發展問題,而進入通信服務本身并不能帶來很好的利益回報,而且將把最繁瑣的一塊“用戶服務”從基礎運營商處承接過來。
第三, 目前國內的人均移動流量仍不足200M,還處于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哪些是3G或4G的特色服務,如何提高用戶的移動應用使用率,尤其是在3G/4G網絡下的使用率,無論對虛擬運營商,還是基礎運營商,都是難題。
第四,不到一年時間,約40家虛擬運營商牌照獲批,同質化競爭難以避免,無論哪家公司,有什么背景,要想“脫穎而出”都很難,甚至某項應用,還處于用戶
啟蒙階段,已有多家虛擬運營商殺入(或宣傳殺入)。
遵義會議需解決什么問題?
1、基礎運營商市場價與其給予虛擬運營商結算價之間的資費關聯問題。
2、虛擬運營商特色應用所需基礎通信服務單獨計費問題。
3、無漫游無長途的虛擬運營服務與運營商地市級業績關系問題。
4、各虛擬運營商個性化品牌建設和推廣問題。
5、虛擬運營商通過“虛擬渠道”服務落地問題。
6、虛擬運營商服務被用戶投訴后責任劃分及解決問題。
7、政府如何轉變角色,從事前監管轉變為有效的又不被懷疑“手太長”的事中事后監管問題。
……
問題多多,看來,只開一次遵義會議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