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信運營商KDDI公司11日宣布,已與美國谷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以及馬來西亞通信企業等6家公司達成協議,將共建橫跨太平洋的日美海底光纜。光纜將連結美國西海岸和日本千葉、三重兩縣,全長約9000公里,建設總耗資約30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這是迄今為止設計容量最大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預計將于2016年投入使用。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視頻觀看需求的增加,對高速通信的需求高漲。為了使亞洲用戶可以得到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聯網服務,美日大容量海底光纜鋪設計劃應運而生。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新光纜的通信容量達到每秒60Tb(約相當于6000多萬兆的帶寬),可以滿足750萬人同時觀看高清視頻。新光纜將通過日本延伸至亞洲各國通信網。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底光纜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電纜要在海底固定,不能被漁船漁網和船錨拖掛,同時材質也要過硬,能承受深海的壓力和高腐蝕環境。曾經發生過因電纜被拖拽而影響越洋通信的事例。電纜的鋪設路線也有講究,要避開漁業作業較多的地區。
國際電信聯盟(ITU)數據顯示,2013年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網絡用戶約為12億人,5年間增長一倍,占到世界的45%。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在線觀看視頻的消費者不斷增加,而很多視頻網站將其業務網點設在美國。
美國調研公司TeleGeography的統計顯示,2013年太平洋兩岸間海底電纜的通信容量為每秒19.5Tb,同比增長46%。大西洋兩岸間的海底電纜容量為每秒27.1Tb,同比增長33%。鋪設了新的海底電纜后,太平洋兩岸間通信容量將一舉增至目前的4倍,將有可能超過大西洋兩岸間的通信容量。項立剛認為,亞洲帶寬增加將提升上網速度,也增進亞洲各國與美國的交流和聯系。對國際出口的改善有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