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聯合電信運營商瞄準剩余話費理財,媒體稱此是互聯網金融大戰的再度升級,已經蔓延至三大運營商陣營當中。
可換個角度來想:從流量、資金、移動端三個角度來講,其實最應該做互聯網金融的不就應該是三大運營商么?在“寶寶”軍團已經逐漸趨冷的時候才進軍,不免讓人有些“捉急”。
我們來看余額寶、理財通兩個最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理財平臺如何發家壯大:余額寶是借由淘寶所構成的流量通道,和支付寶所構成的存量資金來形成;理財通是通過微信這個通信兼社交平臺所構成的流量通道,和微信支付所構成的存量資金來形成。
二者都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流量,二是存量資金——三大運營商最不缺的就是這兩樣東西。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移動總用戶數達到7.72億,其中3G用戶數達到2.06億;中國聯通用戶總數達2.84億,3G用戶達到1.263億;中國電信用戶總數為1.85億,3G用戶達到1.03億。
三大運營商光是3G用戶隨便拉出來一個就是億級的,中國移動仍有大批用戶在未來或將向4G“升級”,移動端口的頂點位置足夠風光。
至于存量資金,雖然未有權威數據統計,但誰沒充過話費呢?聯通推出“話費寶”,電信推出“添益寶”,二者在預期年化收益率方面均不輸目前知名的“寶寶”軍團。然而,運營商此時加入“寶寶”大戰,除了資金整理的渠道不同之外,仍只是跟著他人的模式在挪動。
這種懶惰的“拿來主義”,是不是該改改了?作為電信行業的三大巨頭,天然優勢如此明顯,創新空間如此廣闊,但創新的產物卻如此匱乏。
向互聯網金融的“進軍”之舉,讓業界看起來更像是“跟風”思維。運營商既然已經起了對話費存量的念頭,為何不利用自身優勢再進一步?
在移動互聯網與金融理財不斷穿插結合的時代,明顯可以感覺到用戶對兩樣東西有著強烈的饑渴:一是穩定、便捷、安全的理財渠道;二是始終被壓制的移動端網絡流量。
運營商與基金合作,兩大饑渴的供給方實現聯合,理應可考慮收益與手機流量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我們卻沒有看到滿足用戶兩大饑渴的產品。
每個用戶的話費存量是非常微小的,大多數人的話費余額相信也不過百元級別,可謂是“碎片中的碎片”。但是,如果運營商能夠將把“做理財送流量”這種模式帶入其中,收益和流量兩項饑渴均得到滿足,如此簡單的創新難道不會帶來良好的效果么?
余額寶憑借較高的理財收益和便捷的支取服務,從去年6月份今年2月,僅用了不足八個月時間用戶數量就從100萬增長到8100萬,整整八十倍!試想一下,如果在內地推出類似香港移動那樣的“逆天”級套餐那用戶又將增長多少?再試想一下,二者如果結合……
筆者并非電信業內人士,也并非金融圈的策士,但作為一個普通的手機用戶和理財投資者,這點簡單的創新思維還是有的。
希望運營商別再讓用戶“捉急”,趕緊讓自己那負面聲音一片的市場HIGH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