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辦公市場烽煙漸起,先是紛享銷客宣布從CRM轉型做移動辦公平臺,后有百度將發布移動辦公戰略的消息流出,騰訊也透露正在內測企業微信App。BAT的加入,讓移動辦公市場再次風起云涌,充滿變數。
通觀這些產品,都不約而同地祭出了“免費牌”,阿里旗下的釘釘一直強調自己是免費的,正在內測的企業微信也表示“不會收費,可以免費使用”,而紛享逍客在施行了一段時間的收費后,也開始走免費的道路,推出免費辦公版。
免費,是否應該成為移動辦公軟件市場的主流?或者說,免費,是否應當成為移動辦公軟件選型的關鍵?
1.{C}移動辦公軟件廠商為何會免費?
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用一時的免費占領市場,吸引大批用戶,將競爭對手堵在門外,等地位鞏固后再坐地收錢,等到那個時候用戶已經別無選擇,只能乖乖交錢;還有一種可能,讓渡產品價格,換用戶數據,將數據變現,數據泄露了會有哪些后果?這個不好估量,就像埋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你料不到何時會引爆。如果移動辦公軟件廠商無法通過上述途徑獲得盈利,產品后續的維護和服務也就很難跟上了,畢竟無米之炊是無法持續的。
2.{C}免費推廣策略,在To C市場行得通,在To B市場為何不行?
很多To C市場的互聯網企業,依托免費甚至補貼政策獲取用戶,再通過沉淀的規模用戶群實現商業變現,但是將這套策略照搬到TO B市場并不一定行得通。
TO C是面向個體消費者的,是個人行為,我下載這個App還是那個App無關他人,得到的優惠或付出的代價都是我個人的,所以我對價格敏感也是無可厚非的。
TO B是面向企業用戶的,是集體行為,軟件的采購者是需要為全體成員的使用效果負責的,相比較價格,他們更多是基于具體業務需求,以及產品安全性、穩定性進行產品的采購決策。
3.{C}免費看似是省錢了,如果軟件選型不當,會讓你付出成倍的代價。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位學生,跑到企業里來,不要任何報償,免費干活,企業收還是不收?很顯然,如果能力不行,沒有企業愿意要的。看上去是免費勞動力送上門了,可是我需要為他安排工位、配置辦公設備和用品,占用資深人員時間,進行各種培訓等等,他不一定創造價值,但給企業帶來的負擔卻是實實在在的。免費招來的,企業得實惠了嗎?顯然沒有。
選擇辦公軟件,同樣面臨這樣的風險:很多看上去宣傳很好的軟件,用戶實際上是難以下咽的,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都將面臨長期的痛苦,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比如一個蹩腳的流程審批,會毀掉公司的業務線。
對于公司而言,軟件的首次采購成本,只是支出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還要包括培訓成本、管理成本、適應成本,以及因軟件問題引發的業務損失、業務機會喪失、公司聲譽受損、客戶滿意度下降等,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是總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的概念,購買成本只是總擁有成本的一部分,還包括資產購進后運營和維護的費用。如果僅僅因為價格因素選擇了一款不適合的軟件,引發了隨后的一系列問題,豈不是因小失大?
況且在云的時代,對于移動辦公軟件的年租費用,已經遠遠低于傳統的IT建設與維護,每位員工每月花費上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享用到諸如隨辦這樣的移動辦公軟件,豈不是筆劃算的生意。實際上,中小企業不用管理軟件,并不是買不起軟件,而是很多軟件滿足不了企業的具體需求。一旦功能跟上了,價格根本不是問題。
以移動辦公市場領軍品牌“隨辦”為例,將功能模塊分為永久免費與付費兩類,當然會對付費模塊提供一定期限的試用。結果發現,真正賣得好、使用率高的反而是這些收費模塊。由此可見,免費并不是重要的優勢,好用才是關鍵。好用的軟件自然會有企業來為此買單,但前期是價格要合理、服務要跟上、安全性要有保障。
因此,明智的企業管理者,在面對移動辦公軟件選型時,不應拘泥于軟件購買本身是否免費甚至價格的高低,而是用心選擇一個能夠充分發揮移動時代優勢的平臺,使自己企業的運營建立這一高效平臺之上,從而獲得領先行業的差異競爭力,這才是管理者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