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運動已經發展到能夠識別垃圾郵件、點擊誘餌、虛假新聞、數據濫用和政治丑聞,這些事物會削弱公眾對社交網絡監管和保護用戶能力的信任。Facebook對個人數據寶庫的利用遠未達到其公開宣稱的社區價值觀,相反,這些數據反而被濫用——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從根本上破壞了人們對平臺的信任。
那么,Facebook為什么要求助于區塊鏈——一項從一場聲譽危機交錯到另一場聲譽危機的技術——來重建對其培育社區能力的信任呢?雖然聽起來有些牽強,但Facebook最近宣布Messenger前主管David Marcus,將領導一個新的區塊鏈研究部門,該部門得到了Instagram幾名重要高管的支持,包括工程副總裁James Everingham和產品副總裁Kevin Weil。
最簡單的答案是,區塊鏈——以及支持它的分布式分類賬技術——植根于社區。每種分布式分類賬技術都需要一個開發人員網絡來一起構建產品,一起運行它,最重要的是,一起管理它。
你可能不會這樣看待區塊鏈——所有有關ICO、區塊規模、分叉和加密錢包的討論都會模糊區塊鏈的社區價值觀。
但是,如果我們將分布式分類帳技術更名為“社區應用”——這種技術能夠在整個用戶網絡中分發治理和信任——我們就能讓消費者與社區愿景相聯系起來。
“正常”社區根本無法擴展——典型的“公地悲劇”經濟問題表明,存在一個臨界點,如果超過這個臨界點,個人的自我監管就會開始損害社區的健康。維基百科就在這個問題上深受其害。這就是區塊鏈能夠取得技術突破的地方:它允許社區治理的擴展。
還有哪里比Facebook更適合應用這一愿景呢。該社交網絡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它無法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Facebook面臨的任務規模變得顯而易見,因為Facebook進行了大量招聘,試圖監管發布在其網站上的內容。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Facebook雇傭了3000名內容審查員——相當于Twitter的總員工數。
據估計,大約每分鐘就有14.7萬張照片上傳到Facebook——沒有一個網絡能夠與這一規模相抗衡,即使配備了大量內容審查員。在目前的模式中,Facebook試圖通過僅僅依靠公民意識和一些人工智能算法來解決其平臺被廣泛濫用的問題,它激勵用戶舉報不恰當的內容,然后交由內容審查員隊伍來處理。
通過社區應用,Facebook可以創建一個治理系統,獎勵舉報惡意帖子的用戶,懲罰濫用該平臺的人,并對任何試圖操縱該系統的人施加壓力。這種基于激勵的治理系統對比特幣、以太幣和其他區塊鏈社區都是有效的,在這些社區中,分布式投票機制獎勵適當的行為和處罰濫用選票行為。
社區應用的力量在于它能夠將對應用和數據的控制從單一一方——Facebook——轉移到用戶網絡。與其讓一個中央中介從其可信任狀態中提取價值,你還不如建立在分布式、社區或信任的基礎上。
Airbnb的聯合創始人Joe Gebbia曾評論說,他的平臺的成功證明了“熱情好客,慷慨,以及陌生人之間簡單的信任行為可以大有作為。”但是他錯了,因為陌生人之間沒有信任。使用Airbnb的主人和客人首先信任平臺,其次才會信任人和社區。
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社區應用可能會開始改變這種主導平臺崛起的模式,將信任從平臺轉移到社區。也許那時我們可以開始提醒自己,我們來這里是為了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