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李晉長相年輕,看起來像個剛畢業的學生,但他已經擁有了多重“資深”身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老師、連續創業者、創業導師及天使投資人。
老師使命使然,他的創業也多和人才相關。雙創大潮來臨前,他的“閃電孵化器”就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創業者和創業項目。如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區塊鏈領域,創辦Node區塊鏈加速器,在行業人才緊缺的情況下,加速培養優質人才。
在西安,金色財經記者見到李晉,就行業人才發展相關問題,李晉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結緣區塊鏈
2012年,李晉參加斯坦福大學的在線編程慕課,有趣的是,課后一項作業是讓學生自己挖比特幣,并用挖到的比特幣互相眾籌各自的項目,才能夠結業。
那是李晉第一次接觸比特幣。但在那時,他并沒有意識到比特幣的價值,畢竟比特幣看起來只相當于課程積分。結課后,他將此事拋諸腦后,挖到的比特幣也不知道存到了哪里。
2015年底,李晉再次聽別人提起比特幣,才想起12年的課程。這時已經開始有了鏈圈幣圈之分,技術出身的李晉開始對區塊鏈技術產生了興趣。
作為計算機學科的老師,李晉發現,比特幣系統非常優美,整套邏輯也很全面。直到現在這么多年過去了,比特幣最初的構思仍然顯得很完善,這在通常的軟件系統中并不多見。
2013到2016年,李晉的閃電孵化器一直在做創業孵化,包括互聯網、智能硬件、消費升級等板塊,孵化出“小米對講機”等小米生態鏈企業。但自那以后,他將主要時間放在區塊鏈上,孵化并投資諸如紙貴科技等高速成長的企業。
不過,李晉對區塊鏈的發展仍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區塊鏈技術完全落地需要循序漸進,在這之前要做很多鋪墊工作,“甚至我們這一代人都不一定能實現由區塊鏈思想構建的宏大愿景,所以我們要發揮愚公移山精神,讓更多人才接力傳承。”
他還認為,任何行業都是金字塔結構,頂尖人才都很稀缺,區塊鏈行業更加特殊,連通用型人才都很缺,還處于人才培養的早期階段。
人才是區塊鏈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李晉的精力更多轉向了高校人才培養上。
他談到,雖然西安高校畢業去往北上廣深的人才較多,但近幾年人才回流的現象比較明顯。今年“搶人大戰”中,各地都在搶人才,其中西安高校多,人才儲備基礎強,且離職率低,適合長期培養人才。
授課時,李晉強調頂尖人才應該具備的幾個能力:獨立思考、不為干擾、快速學習能力,另外,他還會引導學生樹立正向價值觀,這也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他也不無擔憂,年輕人雖然是區塊鏈行業主力軍,沒有歷史包袱,思維更加開闊,但因為未經歷過傳統創業的艱辛,對商業模式也缺乏深入思考,可能會遇到很大挑戰。而真正高水平的創業者會在市場冷靜之后沉淀下來。
他同時表示,泡沫現象每個新興行業都有,只不過區塊鏈行業離錢更近,將泡沫放大了。
深耕高校,將人才培養作為核心
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老師,西電及西安幾個工科院校在區塊鏈底層技術如密碼學、分布式網絡等方向有學科基礎,所以,2016年,李晉在西電創辦了區塊鏈專項孵化器“閃鏈創新空間”,希望為老師、學生做引導,孵化一些有趣有價值的項目。
舉辦一系列講座的過程中,李晉從學生那里也收獲很多東西,“一些學生技術能力很強,會從各個角度發現問題,跨學科的老師也加入到討論當中,一起頭腦風暴。”
為了讓區塊鏈作為學科內容在高校中名正言順地立足,2018年初,紙貴科技參與進來,與李晉共同成立“Node區塊鏈加速器”。Node在西安六所高校開設了正規課程,根據不同學校的學科特點制定教學大綱,大致分為了兩類:通識教育課程和技術開發課程。
例如,在西電,Node開設《區塊鏈技術原理與開發實戰》開發課,共32學時;在西交大開設《區塊鏈原理與應用》通識課,共16學時。
讓李晉感到意外的是,雖然是選修課,但每次開課都是人數爆滿,西電的課程曾有700多人報名,創下了學校歷史之最,但略有遺憾的是,由于沒有太大的教室,也沒有足夠的助教,最終只好選出400人上課。
在Node加速器的持續推動之下,一些學校后續開設了研究生課程,逐漸將區塊鏈課程納入到教學體系中。
在李晉看來,想成為區塊鏈核心工程師,不但需要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功底,往區塊鏈上遷移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因為區塊鏈涉及的知識非常多。
不過他認為,除了普遍關注的技術人才,區塊鏈領域還需要培養產品經理、運維、產品運營、用戶增長、媒體、金融、法律等方面人才,尤其需要綜合型人才。像產品設計師,不但要懂需求,還要懂技術,甚至需要深入研究通證體系、機構治理等問題,這將是培養區塊鏈人才的難點。
課程推進過程中,李晉也遭遇到一些阻礙,師資力量是最大問題。學校內懂區塊鏈且能跟上前沿發展的老師很少。大多數教授講課的問題在于,通常會在自己專業方面講得很深,但和區塊鏈的結合講不多,“他很可能不知道區塊鏈中的密碼學是怎么用的。”
而產業界真正的專家難以花大量時間到學校授課,來講的人多半出于商業目的,將課堂變成項目發布會,對學生沒有營養,這是李晉開課慎之又慎的原因。
因此,一開始,大部分課程都由李晉來講授,補充小部分業界嘉賓去講書本上學不到的話題。為了讓課程標準化和保持每堂課的連貫性,李晉把課程當產品不斷打磨,甚至要求其他老師按照他的課件來講,盡可能控制課程質量。
他認為,所有技術領域都需要長周期投入、保持耐心,他曾經帶過的一些互聯網創業項目,雖然沒有成功,但很多創業者后來成為了互聯網業界的一線人才,幾年后可能重新創業。區塊鏈的邏輯也是一樣,李晉2016年帶的一些學生已進入比特大陸等區塊鏈公司就業,成為行業的貢獻者。
“這會成為一個正向循環,一批學生投入行業中去,他會再影響后面的一批人進入。”
課程方面,除了情懷,李晉也想要探索商業模式,使得公益能與商業結合。同時,區塊鏈行業任重道遠,人才缺口是持續性的,因此,人才培養需具備正向循環能力,才能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