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封封高校錄取通知書的寄出,2018年的高考季逐漸步入了尾聲。對于“金榜題名”的考生們而言,接下來他們將正式開啟大學生涯,在不同專業中踏上新的學習之旅。而眼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正在公示期。
從教育部公示的名單上可以看到,在新增專業中,如今已是各國重點關注目標的人工智能是主要熱門,相關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等專業同樣也是飽受青睞。其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更是成為全國高校申報最多的新專業。
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霸屏”
近年來,要論科技領域最火熱的詞匯,非人工智能莫屬。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催生了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而且也為醫療、教育、交通等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勁驅動力。在可觀的市場潛力吸引下,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7年,我國先后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學科,探索設立人工智能專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在國家政策引領下,我國多地高校開始積極摸索人工智能專業發展新方式,陸續開設了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相關專業。2017年9月,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隨后南京大學、上海交大、哈工大等高校相繼跟進。而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數量更多,基本涵蓋了清華、北大等國際名校以及各地主要高校。
正因如此,全國高校申報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成為了主流。據統計,2018年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專業的高校都超出了100所,另外,不乏申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高校。
此外,近些年與人工智能一同興起的大數據、物聯網,也是新增專業中的大熱門。據不完全統計,在教育部公示名單中,2018年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達200余所,而申報“物聯網工程”的高校也不在少數。
熱潮洶涌之下的冷思考
之所以要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專業的設立與發展,其背后是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度缺乏的嚴峻現實。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專業性高,大多具備理論、研發能力的高端人才都聚集在研究院所,并且我國高端人才數量也十分短缺,與美國相比差距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完善人工智能教育、培訓體系,能夠為培養人工智能人才奠定關鍵基礎。而且,人工智能領域牽涉專業眾多,借助高校的教育資源能更好地實現學科交叉,從而培養出更具專業、宏觀知識的人工智能人才。
不過,雖然人工智能專業的開設受到了國家的鼓勵,成為了全國主流,但是也需要注意到,不少高校在師資、資金、科研等方面較為欠缺,并不具備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的真正實力和必要性。因此,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與否,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而不是一擁而上。
業內專家也認為,即便國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專業設立與人工智能學科建設,但是如果高校不具備在計算機科學、數學等基礎專業上的優勢,就無法滿足培養專業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專業的設立也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對于莘莘學子而言,雖然人工智能專業正當熱門,但是在選擇這一專業的同時,也需要了解設立該專業的學校是否擁有足夠的實力。畢竟,學到真正的人工智能知識與技能,才是未來走上社會之后施展才華、獲取更高報酬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