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區塊鏈企業要上市了!
這令小巴聯想到一周前,北京市朝陽區金融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一份《關于禁止承辦虛擬幣推介活動的通知》的文件。
而就在文件下發的前一天半夜,火幣集團旗下的火幣資訊同金色財經、幣世界、深鏈財經等多個區塊鏈公眾號一起被永久封停。
如此,一切就明朗了,區塊鏈企業面對山雨欲來的新一輪監管風暴,開始謀求自保,其中一個方案就是上市——成為一家傳統的公眾企業,接受全民的監督。
不過,有一個尷尬需要先行緩解:對于民眾來說,區塊鏈的認知門檻實在太高,看都看不懂,何談監督呢?
小巴今天就用幾個故事,來解一解區塊鏈之謎。
區塊鏈1.0:數字貨幣
2008年,程序員中本聰發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標志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誕生。
在這個階段,區塊鏈技術主要反映為一種貨幣,其場景包括支付、流通等貨幣職能,但也為人們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遠景——全球貨幣的統一。
為了買單這份遠景的,比特幣價格飆漲。
故事①:四川一場雨,全球沒算力。
論文上線三個月后,中本聰親手挖出了第一筆50枚比特幣。
為了鐫刻這個日子,他秀了一把理科生的浪漫,將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刻在了誕生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上,并記錄了時間:2009年1月3日。
從此以后,人類每天消耗全球1%的發電量,用于與區塊鏈世界進行高頻互動:挖礦獲得比特幣。
互動最劇烈的,當數中國。
全球排名前五的礦池,都是中國礦池,占據全網75%以上的算力。而在中國四川深山里,聚集著500萬臺比特幣礦機,這里一旦遭逢暴雨,礦區就會大面積停電,而全球比特幣的算力就會減少30%甚至更多。
故事②:2億美元的披薩好吃嗎?
比特幣出現的兩年后,2010年5月,美國程序員拉斯洛用10000枚比特幣兌換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
比特幣終于“走向現實”。
而3個月后,比特幣正式在交易所上線交易,價格飛漲,從此開啟“魔幻現實”般的上漲模式。
于是,拉斯洛的披薩被好事的網友當作比特幣的計價器,他們不斷回帖問:
8月:600美元的披薩好吃嗎?
11月:2600美金的披薩好吃嗎?
2017年,比特幣價格飆升10倍,也就是說最高時這塊披薩價值高達2億美元。
但拉斯洛對于錯過成為億萬富翁這件事倒是心態很平,今年他又用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不過,這一次,他只花費了0.00649個比特幣。
故事③:8枚比特幣購買1.3億住戶信息
除了購買披薩或被投資,比特幣還活躍在另一個市場中——暗網。
就在這里,成就了比特幣的首個“殺手級應用”。
2018年8月28日,暗網上出現了華住旗下多個連鎖酒店客戶信息數據的交易行為,涉及信息泄露的高達1.3億人,而為之標價的,正是比特幣——8枚比特幣就能獲得這些非法泄露的信息,折合人民幣30余萬元。
數據泄露的起因是華住酒店的數據庫加密存在嚴重問題。華住的數據庫,不僅可供外網訪問,密碼居然還是123456,信息泄露全不費工夫。
而諷刺的是,在暗網中,想要找到違法者的信息卻比登天還難。
暗網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比特幣或以此為基礎的加密貨幣完成,按照中本聰的設計,這些交易記錄經過嚴格加密的,幾乎無法破譯。
由此,比特幣成為暗網的通用貨幣。結合華住的事件一看,這絕對是是區塊鏈之恥,本應用來保護用戶隱私的技術,卻被違法者率先采用。
區塊鏈2.0: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
2015年7月,以太坊正式上線。
在以太坊的平臺上,企業可以創建去中心化的程序、自治組織和智能合約。而這些應用可涵蓋金融、物聯網、農田、餐桌、智能電網、體育賭博等。
故事①:以太坊,搭建“做雞肉”平臺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系,有點像雞和雞蛋。
雞蛋先火,隨后人們才發現,除了炒作雞蛋價格,雞才是最關鍵的,它不僅能用來生蛋,還能用雞胸肉做減肥餐,用雞腿做漢堡,或者索性炸雞米花。
2013年,19歲的Vitalik Buterin在一本主題為“以太坊白皮書:下一代智能連接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的書中首次提到了以太幣的構想。
他心中的以太坊就是為企業提供一個“制作雞肉”的平臺。
比如一個音樂人,通過在以太坊平臺上建立智能合約,消費者就可以直接付費給創作者,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當然用于付費的加密數字貨幣,就是以太幣。
與比特幣備受爭議相比,以太坊卻備受青睞。華爾街甚至攜手不少世界財富500強的企業成立了“以太坊聯盟”,一起共同努力學習和借鑒以太坊的區塊鏈技術。
故事②:以李笑來“笑幣改”
不過,中國的商業世界則以“幣改”的形式向以太坊的技術看齊。
始作俑者是FCoin,7月5日,它全網發布幣改試驗區啟動公告。
所謂幣改,就是企業直接發幣給用戶,購買了企業幣的用戶可享受股權、期權、貨幣權等各項權益,而契約一旦建立,將無法被更改,也沒有暗箱操作,絕對公平公正。
幣改后,企業的命運就從大股東手里交到了用戶手上,他們的交易行為將直接決定企業的價格,而用戶為了增強手中企業幣的活躍度,還會親自為企業站臺,促進企業發展。
如果說比特幣改寫了貨幣,那么以太幣則要改寫股權。
小巴咨詢了專業人士,技術上來說,只要2—3天,幣改就能落地。
為此,人人網、天涯論壇等老牌互聯網公司蠢蠢欲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發幣的行列。
但現實卻是諷刺的。
7月初,一段長達53分鐘的錄音曝光,錄音中,幣圈首富李笑來直言現在所謂“幣改”,就是一群大佬講故事圈錢的游樂場,而他自己也親自為這些虛幻的空氣幣站臺,目的就是幫著“割韭菜”。
李笑來的錄音,成了壓垮國人區塊鏈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
故事③:有一種漏洞,叫史詩級漏洞
而對于區塊鏈的質疑和碾壓卻遠沒有結束。
除了騙局亂象,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問題不斷。
2018年5月29日,360宣布發現區塊鏈史詩級漏洞,該漏洞可完全控制虛擬貨幣交易。
實際上,在該漏洞被發現之前,這家區塊鏈平臺的已經提交了共計3497條Bug。
而比特幣和以太坊也是問題多多。
例如,比特幣的交易速度太慢,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這讓每秒能處理 2.4 萬筆交易的VISA笑而不語……
2017年,第一款區塊鏈技術應用App,以太坊的云擼貓游戲CryptoKitties大火,卻因為無法區分大額和小額的交易,發生了極為嚴重的擁堵問題。
連以太坊的創始人都曾開玩笑說自家的速度和1999年的手機一樣快,這可不是以“世界計算機”自居的以太坊,應有的技術能力。
區塊鏈3.0:大面積應用階段
在這個階段,區塊鏈技術進入大量應用階段,它既可以追溯食品來源,保證食品安全,也可以綜合全球的酒店情況,最大效率地為游客提供旅游居住信息。
而更重要的是,像華住那樣的信息泄露,在區塊鏈加密技術下,根本不可能發生。
由于未來尚未來臨,因此也沒什么故事。
但有一個疑問始終縈繞小巴心中,即區塊鏈技術到底有沒有前景?
帶著疑問,小巴找到了一個來自國內著名的程序員社區CSDN的“技術浪潮3倍速定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信心。
該定律認為,當與新技術相關的博客文章數量每年增長3倍以上的時候,這個技術方向就會被開發者社區所接納。換言之,當理論和實踐的研究足量時,這個技術將被真正懂行的人,投入應用研究。
而截至2017年,社區關于區塊鏈的博客數量增長接近去年的3倍,而以太坊則是去年的6倍多。
出于好奇,小巴又翻閱了知網上近幾年區塊鏈和比特幣兩大關鍵詞的論文數量,在學術傳播度上,2017年區塊鏈相關論文相較去年,也增長了361%。
這意味著區塊鏈進入真正應用,確實不遠了。而相比某些微信群里的鼓吹,還是這個數據更實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