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版權鏈運行平臺”由暨南大學知識產權和網絡空間安全團隊聯合區塊鏈技術企業廣州聯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學研結合、經過3年艱苦攻關共同研發而成。暨南大學項目負責人王志宏表示,該創新平臺具有完整的區塊鏈版權授權與維權模型、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版權登記和授權機制、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產品非法轉讓追責模型、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版權保護法律效應等研究成果。該技術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項,并對有關模式進行了版權登記。
當前,互聯網線上內容版權侵權情況比較嚴重,侵權行為多發,維權訴訟非常艱難,普遍存在線上侵權主體難確定、取證難且證據有效判定難的問題,因此侵權損害賠償額的認定難,作品的網絡信息傳播權難以有效保護,維權補償認定更難等問題。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達5853億元,同比增長33.36%,數字內容呈現多元化趨勢,大量原創數字內容存在版權注冊需求。但也存在數字內容盜版猖獗,網絡抄襲嚴重,版權追責難、版權登記流程復雜等問題,根據《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2016年盜版網絡文學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計價,PC端付費閱讀收入損失達到83.2億元,移動端付費閱讀收入損失達234.5億元,衍生產品產值損失121.8億元,行業損失1000億元。因此,急需構建安全有效的數字版權保護體系。
針對這一問題,暨南大學科研團隊初步完成的這個版權鏈運行平臺正是充分利用計算機區塊鏈新技術,既保護所有上線作品的權利人利益不受侵害,又便于權利人在線授權版權資源給社會各界合法使用的嘗試。業內人士認為,版權鏈平臺運行機制的逐步成熟和不斷完善,將更好地實現《著作權法》中版權保護的宗旨,通過版權的有效保護,激勵更多更好的作品誕生,支持文學藝術文化的繁榮。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對暨大版權鏈平臺的前期研發的成果給予肯定,綜合這兩年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版權保護領域的場景和已開發的功能,大家普遍認為該平臺在功能開發與市場結合方面具有可行性并對版權保護將起到重大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