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電信網絡詐騙整體呈現出犯罪手段多樣、騙術翻新快的特點,并且目前案件多發、高發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同時網絡類詐騙發展迅猛。報告還預測,農村地區人群或將成為防詐騙的重點關注對象,而未來的防治重點也將從“防盜”轉變為“防騙”。
案件數量趨于穩定,但仍呈現高發態勢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犯罪行為。報告指出,與傳統詐騙犯罪相比,電信網絡詐騙有非接觸式犯罪、對象不特定等特點,危害性更大。2016年震驚全國的“山東徐玉玉案”,就是電信網絡詐騙引發的惡劣事件。
據介紹,2015年以前,中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7年之后,發案量首次出現下降——全國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3.7萬起,造成群眾經濟損失120.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1%、29.1%。盡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案量逐漸趨于穩定并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案件多發、高發的總體態勢并沒有改變。
從詐騙類型看,電信類詐騙仍是主要的詐騙類型,但網絡類詐騙已成為發案最多、增長勢頭最猛的詐騙類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9月發布《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2016年至2017年,電信類詐騙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占比從78.25%下降到64.56%;網絡類詐騙作為新興的詐騙手段,則從2016年的34.66%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60.89%。報告認為,未來網絡類詐騙將繼續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增長點。
報告指出,如今各種傳統詐騙手法都在向網絡轉移,如冒充QQ好友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等多種詐騙手段。為增加欺騙性,詐騙分子還會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步步設套,使人防不勝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虛擬中獎信息詐騙是2018年上半年最常見的網上詐騙類型。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7年用戶舉報的詐騙案情中,金融理財類詐騙是涉案金額最高、人均損失最大的詐騙類型。受害人通常采用釣魚網站支付,以及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掃二維碼支付等方式主動向詐騙分子轉賬。按照劫財方式劃分,在釣魚網站支付的用戶占比為64.3%,涉案金額累計2.2億元;主動轉賬的用戶占33.7%,累計1.2億元;其它方式還包括木馬軟件盜刷、勒索轉賬等。
侵害個人信息犯罪成為上游支撐產業
從目前已發的案件來看,電信詐騙犯罪波及的地域范圍遍布全國,東部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城市是電信詐騙犯罪的重災區,還在不斷向中西部地區蔓延。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廣東受詐騙網站攻擊32萬次,位列第一;其次是北京市,受攻擊30萬次;第三名是上海市,受攻擊13萬次。
詐騙網站中,情色類詐騙網站和廣告聯盟類詐騙網站最常見,占比分別為39%和33%。這些惡意網站大多通過非法手段進行傳播,比如賭博類詐騙網站利用高利潤的方式吸引用戶,平臺方會在前期通過后臺操作讓用戶少輸多贏,當用戶產生一定的興趣后,再進行后臺操作贏取用戶錢財。
此外,報告提到,隨著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越來越多,詐騙分子的詐騙對象也從原來的“漫無目的”,逐漸發展到現在的“精準詐騙”。眾多詐騙手段中,如機票退改簽詐騙、冒充電商平臺客服退款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等,均是詐騙分子根據網上買來的詳細身份信息,量身定制詐騙腳本實施的精準詐騙。由此可見,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成為各種精準詐騙的上游支撐產業。
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7月發布的《網絡安全法400天 隱私政策透明度測評報告》顯示,網安法實施一周年以來,雖然企業的用戶信息保護意識有明顯提升,但總體上隱私政策透明度仍然較低。這意味著,很多企業保護用戶信息的措施都不到位,給了黑客和內鬼可趁之機。
根據《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在電信網絡黑灰產業鏈上,涉案人員的文化程度多為初中,且多為累犯或再犯。2016年至2017年,已結一審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被告人文化程度為初中的占比為46.96%,被告人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上升了0.09個百分點;同時被告為累犯或再犯的案件占比從6.38%上升至7.19%。
未來農村地區人群或將成為防詐騙的重點對象
報告指出,目前電信網絡詐騙的受騙人群主要包括四大類:大學生、大專生,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以及農村地區人群。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大部分留守的農村地區人群以老弱婦孺為主,信息獲取渠道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金融只是了解不多等原因,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的幌子,以高額投資回報為誘餌吸引農村民眾特別是老年人參與,嚴重損害了農村地區人群的利益。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要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因此,農村地區人群或將成為未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點關注對象。
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發展,絕大多數黑灰產盜用賬戶的犯罪手段都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法來預防和解決,比如支付寶風控系統可以在0.1秒內對每筆交易進行用戶行為、交易環境、關聯關系等多個維度的風險檢測,讓交易資損率保持在千萬分之五一下。但與此同時,受害人被騙后主動將錢款轉給詐騙分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這給事前防范和事后賠償都帶來很多難點。報告認為,“防騙”或將替代“防盜”,成為未來的電信網絡詐騙防治重點。
報告詳細列舉了冒充公檢法詐騙,冒充熟人詐騙,冒充QQ,微信好友詐騙,虛構綁架詐騙,金融交易詐騙,網絡刷單詐騙,網購異常詐騙,虛假網購詐騙,網絡交友詐騙,冒充軍警采購物資詐騙,冒充黑社會詐騙,虛構中獎詐騙,辦理信用卡詐騙,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高薪招聘詐騙,機票退改簽詐騙等16種最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
同時,報告還逐一有針對性地給出了騙術揭秘和防騙提醒,并總結出了以下九個遠離詐騙的方法:
不要輕信親友遭遇不測的說辭。當接到電話或者短信,聲稱親友遇到麻煩或遭遇不測時,一定要立即向親屬求證是否安全,如果暫時聯系不上該親友也不要著急,多打幾遍電話,或向公安機關求助。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說辭,被騙子牽著鼻子走。
異常信息要向相關部門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凡有電話聲稱有異地辦理電話卡或銀行卡的,或者電話欠費、郵包未取等情況的,應在第一時間撥打相關部門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切勿輕信他人所言,輕易告訴對方自己的個人信息及銀行卡信息。
公檢法機關機關不會在電話中辦公。公檢法機關在執法辦案中不存在所謂查驗資金的“安全賬戶”,也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資金并轉賬匯款。不要相信在任何網站上看到的,或者通過傳真獲得的“拘留證”、“逮捕令”、“凍結令”、“通緝令”等,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公,更不會通過傳真、網頁等形式向當事人送達文書材料。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中的“熟人”。接到“猜猜我是誰”、“公司領導的聲音都沒有聽出來”類似電話的時候,不要根據聲音猜測,不要急于說出對方的名字,也不要透露自己更多的信息。要叫他說出自己的姓名、和你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認識,就立刻掛斷電話。
在網絡上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在使用QQ、微信等聊天時要注意信息安全,未見過面、不了解的人不深聊,避免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輕信通過 QQ 發送的任何轉款請求。如有網友提出經濟要求,一定要慎重處理,最好通過電話進行核實和確認,謹防被騙。
投資者應該在正規的投資網站進行投資,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任何高額回報或者中獎的信息蒙蔽,堅決不進入所謂的“包賺”、高回報平臺——往往這些平臺通向的結果都是上當受騙。
退款操作應在網購平臺中進行。正規的退款流程只會在購物網站平臺內發生,不會讓你添加QQ、微信、支付寶好友進行退款。退款時不要在支付寶、ATM 機做任何所謂的退款操作,因為退款操作根本不需要支付寶、ATM機協助,而是直接退到賬上的。遇到此類情況,應及時修改自己的交易密碼以防信息泄露,并及時與客服核實自己的購物訂單。
不點擊非官方的鏈接。通過短信發送的退款提示等與金錢支付相關的鏈接,消費者需要通過購物平臺客服再三確認。對不熟悉的網站所售商品應多加鑒別,尤其是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消費者需要特別留心,避免因小便宜損失更多的金錢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