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觀點。
不論你對此觀點如何評價,一場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革命正在悄然發生,商業正在迎來了進化拐點。
近日,筆者對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永洪科技創始人兼CEO何春濤進行了深入采訪,聽聽他對中國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大數據洞察等方面的看法。
數字驅動決策場景日漸“可視化”
“從今往后,企業最值得的投資將是為數據技術付費。”永洪科技創始人兼CEO何春濤目光堅毅,正帶領著團隊快速奔跑,先后已經完成了2000多家企業客戶數字驅動決策場景的建立,而這一數字正以每年上千家的數量持續增長。
全球數字驅動決策這一場景正變得更加清晰、可視。2018年3月Gartner發布的《2017年CEO調查》把這一趨勢更明確的表現出來。42%的CEO報告說他們的數字雄心壯志是實現業務優化。與之相關的是CIO的觀點,當被問及哪些技術將最受到優先部署?美國29%的CIO表示,他們將更多的關注分析和數據。
無獨有偶,在數字化浪潮中,中國正全力揚帆。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這是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就大數據的一段描述。大數據一詞多次出現在2018政府工作報告中,而2018年是大數據第5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通過回顧5年來報告中關于大數據的具體內容,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國大數據發展路線。當前,我國各產業都在深入挖掘大數據的價值,研究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全面深度滲透將有力地促進產業格局重構,驅動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變革,推動各行業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快速增長的新動力和拉動內需的新引擎。
大數據與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升級已經在一個個項目中得到了體現。何春濤早在2012年公司成立之時,便深深感受到數字驅動決策給用戶帶來的價值。而正是像與美的集團這樣的合作,一次次將這一觀點進行了強化。
“此前美的有IT部門,公司各個板塊有內部數據基礎,永洪幫美的將內外部數據進行整合融合,把天貓和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上的數據也接入到平臺上。從供應鏈的生產制造,到庫存、物流數據都可以實時可視化呈現,而電商平臺上消費者的畫像和需求變化數據,也可以反過來指導企業作出更精準的生產決策。”
作為國內家電企業龍頭之一,美的集團年銷售額在數千億級別(2017年報營收2149億元),每年向全球用戶銷售數億臺家電產品。獲取并洞察數據,并發掘數據價值,對美的集團的意義非同一般。因此,選擇合作伙伴是慎重又慎重的過程。正如美的集團大數據體系總經理黃侃所說,“美的大數據注重開源和自主,從底層數據平臺到展現可視化,美的大數據用到的唯一外部產品就出自永洪。數據可視化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能達到美的大數據求簡的要求,這非常困難。所以我們必須選擇一家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了解我們并能駕馭復雜應用環境。”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某行業論壇上透露,美的從2014年開始部署數字化轉型,2015年開啟了“+互聯網”戰略把數據從PC端進一步轉到移動端。“2016年,美的進入數字化2.0時代,企業所有的數據都可以24小時在線展示。供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使用,超過4800萬的用戶在移動端共享美的大數據。”
美的集團數字化轉型之路正是眾多行業企業轉型的代表,中國企業正在建立大數據洞察浪潮之中,尤其是行業頭部企業表現出引領者角色。
“永洪通過深入整合企業內部及外部數據,并通過AI等進行優化,可以幫助企業構建一個大數據中央銀行。企業可以從這個數據央行中實時獲取生產、銷售、財務、人力、第三方電商用戶畫像及評價等各種數據,并根據這些可視化的數據圖表來制定相應的決策。”何春濤正為滿足日益豐富的大數據應用場景,在技術研發的道路上持續前進著。
敏捷BI,“薄厚”中的本質差別
Gartner報告指出,在最近幾年全球500強在IT投入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5年前在BI和分析上的投資是低于ERP的。而現在的數據正好相反,他們在BI和分析的投資增速是最快的,接近20%。
這從一個方面印證了數字驅動決策場景時代正在到來。同時,不可忽視的是,Gartner最新預測指出,到2020年,具有增強數據發現功能的敏捷BI平臺將是其他BI平臺增長率的兩倍。
為什么敏捷BI成為趨勢受到用戶的廣泛青睞呢?國內某知名銀行項目負責人的說法很有代表性,“永洪的產品不僅在性能上更勝一籌,而且成本只有傳統BI的四分之一。更為我們所認可的是操作十分簡單,只需點擊拖拽幾下分析指標,系統就自動生成了所需報表,極大方便了業務人員獨立完成數據分析報表,快速響應決策者需求。”
近年,敏捷BI興起,BI產品的用戶客群由IT人員轉變為業務人員,不再是業務人員提需求,IT使用BI產品解決需求的模式,而是將分析能力交給業務人員,由業務人員進行自助式分析。
“挖出客戶痛點,甚至比客戶更了解其痛點所在,從而為客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基于此,永洪在包括金融、制作、零售、電力、教育、電信等眾多行業中獲得了廣泛認可。萬事開頭難。何春濤曾經講到永洪的第一個用戶,也是永洪的投資者——艾瑞咨詢。
艾瑞咨詢是最早涉及互聯網研究的第三方機構,已發布數以千計的互聯網行業研究報告,為上千家企業提供定制化的研究咨詢服務,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IPO首選的第三方研究機構。國內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電商、游戲等企業,通常都會采用艾瑞咨詢的報告。但是,這些報告的制作過程簡直可以用“痛苦”兩個字來形容,一份報告的制作周期平均多達20天。在采用永洪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后,報告的制作周期縮短到兩天,大數據分析效率平均提升10~50倍,工作變得“So Easy”。
“合作以后,艾瑞咨詢覺得大數據分析平臺的使用效果很好,永洪的產品和服務能力都很強,所以主動找上門來詢問,我們是否缺少資金。在2013年,艾瑞咨詢投資了永洪。”
同是敏捷BI,卻有著很大的差別。大部分國外品牌的敏捷BI廠商,定位是部門級產品,用 2C的方式做2B業務,解決企業的單點需求,力圖將產品做得更輕、更易用。而永洪背道而馳,不斷擴張自己的產品線,將產品做得越來越厚。
那么,“薄”與“厚”的核心差別在哪里呢?
在何春濤看來,差別主要有二:第一,“薄”支持的場景是有限,它把有限的場景確實是支持的很好,這是它的優勢,但是一個企業的場景非常復雜,何況要跨企業、跨行業的時候就更加明顯了,這是“薄”的短板;第二,“薄”,如果放到一個大的系統里面去考慮,那么它的控制能力就會比較差,這個時候客戶可能花在這個上面的考慮相對比較少,所以這些輕量級的敏捷BI產品其實是沒有什么話語權和主導權的。
這薄與厚的不同,讓我們理解了前文中所提到的,永洪基于高并發、大數據量的敏捷BI可以很好地給美的集團實現集團級應用帶來真正的價值。
“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共有60多萬家,我們根據行業和企業規模特點等,篩選出了潛在的3萬家大中型企業為目標客戶。我們希望永洪未來在這3萬家客戶中的合作滲透率達到30%以上,也就是說要開拓出約1萬家大中型企業客戶。若按每家大企業年貢獻營收100萬估算,那么1萬家大客戶就能給永洪帶來年均100億元的營收。”何春濤充滿戰略地為永洪謀劃著未來。
源于BI而不止于BI。以“全能管理,開啟中國商業智能的新時代”為指引,在大數據時代,永洪以開放平臺的架構,將A(AI)+B(BI)+C(Cloud SaaS)三位一體、智能融合,定制專屬的行業解決方案,引領新一代大數據技術,為行業客戶帶來數據價值,一直在路上。
后記: 預見,大醫治未病
《鶡冠子》記載:魏文侯有病請扁鵲醫治,魏文侯問扁鵲:“聽說先生兄弟三人皆精通醫術,不知伯仲間誰最高明?”扁鵲答曰:“大哥最高,二哥次之,臣最差。”魏文侯問:“為何先生名聞天下,而兄長籍籍無名呢?”扁鵲曰:“大哥治未病,二哥治已病,臣治病入膏肓者。故臣技雖不如兄,而名播也。”
“大醫治未病”的真諦在何春濤所領導的永洪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不論是公司的愿景、產品技術的脈絡、服務客戶的能力,還是公司的未來戰略,從而成就了永洪演進為一家富有前瞻性的大數據企業。下面,列舉一二,管中窺豹。
愿景,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
釋放數據價值,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作為永洪的企業愿景,彰顯了永洪預見未來的能力。以往,一提到數據分析,我們往往會想到專業的數據分析師,并且認為這是一項門檻很高的事情,但是隨著數據在企業運營中的地位不斷攀升,企業內的運營和業務部門對于數據的需求也變得愈發迫切。這是大數據時代,企業對數據分析的趨勢性需求。基于此,永洪推出的Yonghong Z-Suite產品消除了大數據分析的門檻,其通過點擊和拖拽的操縱,讓沒有任何技術運營和業務人員也可以完成大數據分析。此外,傳統的報表僅僅是展示數據,永洪BI打通了數據分析的全鏈條,讓用戶輕松使用產品進行自服務數據準備、探索式分析、深度分析和企業級管控,幫助用戶針對當前的分析結果制定后續的行動策略。
引領,在每一次技術更新時
正如前文所說,永洪敏捷型大數據分析工具,可以實現5分鐘一鍵安裝、5分鐘快速數據源配置以及5分鐘報表設計,大部分的業務分析需求變化,都可以在一天內得到響應。這無疑是技術引領的具體體現。事實上,永洪綜合運用了列存儲、分布式計算、內存計算、分布式通訊等技術,自主研發了比較高性能的大數據計算引擎,作為分析用的數據集市,可以讓百億級數據在秒級時間內完成計算,這正是大中型客戶實現企業級應用而非部門級應用的技術保障。具有預見性的技術引領也同樣體現在每一次的版本升級中,同樣,在企業對數據技術投資明顯增長、數據付費意愿增強、數據應用場景極大豐富、數據復雜應用趨勢明顯的當下,融合AI深度分析的解決方案將會給企業數據洞察帶來新的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