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用戶隱私安全問題早就引起了快遞行業的普遍重視,去年以來,京東、菜鳥、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開始使用“隱私面單”,用技術的手段將快遞面單匿名化,隱去消費者名字和電話號碼中間四位數。但即便如此,信息泄露事件還是時有發生。
“快遞企業存儲了大量網民的手機號碼、身份證和家庭住址等個人敏感信息,快遞企業的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已經成為事關數億人民群眾安全的大事,企業是提供信息技術的主體,也是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家移動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NST專委會主任委員顧榮杰在安全峰會上表示。
一面方是在寄收快件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裸奔”風險的用戶隱私,一方面是飽受黑產攻擊的受害企業,信息和數據安全一直都引起全行業的重視,并時不時觸動著企業和用戶的神經。
快遞單多環節傳遞為最大痛點
繼去年推出可全流程隱藏客戶信息的“豐密面單”后,順豐8月8日再度加碼隱私保護舉措,推出可隱匿收寄件雙方信息的“隱址件”。
據順豐介紹,“隱址件”打破傳統寄件方式、線上下單,收寄件雙方只需分別填寫自己的地址即可完成下單。使用時,寄件人在填寫好寄件信息后,將收件信息填寫頁面分享給收件人,收件人補充收件信息后,寄件人則可在線上完成下單,在此過程中,收寄雙方均看不到對方信息。
實際上不只是順豐,通達系、京東等快遞公司都在保護用戶隱私上有所嘗試,隱藏用戶關鍵信息。隨著《快遞暫行條例》的出臺和落實,社會對快遞信息安全話題的關注度也居高不下。
即便如此,用戶信息泄露的事件還是層出不窮。順豐集團信息安全與內控負責人劉新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快遞、快件有自己的特殊性。“跟這個行業的發展史有關,最早的時候,紙上會寫很多的,貼在包裹上,包裹上會有很多人傳遞,包括自己也會看到整個的信息,整個環節是非常復雜的。”
“快遞行業在這個方面的要求和我們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要改變整個行業在這方面運作的習慣,這是我們在推廣過程中或變革過程中非常難的點。”劉新凱進一步表示。
不過他也透露,公司目前的方向是越來越多的內部員工再沒有機會接觸用戶數據。
“我們會有系統后臺的自動匹配,員工在運作過程中,系統連犯錯誤的機會都不會提供給他,這樣純員工素養不會作為唯一的考量,而是通過技術和業務的變革來提供更好的環境。”劉新凱表示。
企業“孤軍奮戰” 遇上黑產“集團軍”
雖然隱私面單在用戶層面限制了個人信息的泄露,但是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更大的挑戰來自于日益強大、規模化的黑產組織。
《新零售生態網絡安全報告》顯示,在2018年“6·18”期間,采樣的快遞企業中被網絡攻擊的占比達到40%,平均每家企業遭受151次攻擊。在對安全漏洞、網絡攻擊、隱私保護、惡意代碼、僵尸網絡、IP黑名單這六個維度的網絡風險數據分析后,75%的快遞企業存在安全漏洞,88%有隱私保護問題。
“在萬物互聯時代,網絡黑灰產業呈規模化、產業化趨勢,企業面臨的內外部信息安全威脅呈現階梯式增長,而與此形成對比的則是,企業往往都是孤軍奮戰。”劉新凱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黑產與企業之間的這場戰爭是非常不對稱的。黑產現在有明確的分工,但是企業單打獨斗,反而顯得比較獨立。“我們希望通過聯盟的方式,來抵御整個黑產和外部惡意環境的影響。”劉新凱說道。
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順豐在去年就聯合萬科物業、騰訊云、申通、韻達、唯品會正式啟動搭建國內首個跨界信息安全聯盟。峰會上,該聯盟又加入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海航科技集團、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宜信惠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等五位新成員。
順豐速運CTO幺寶剛表示,順豐還希望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信息安全聯盟,共同推動信息安全生態圈的建設。
不過,與順豐此前聯合供應鏈公司成立的大數據公司不同,順豐信息安全聯盟主要是基于安全信息的共享,劉凱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這個聯盟更多是共享安全的情報和一些安全能力,不會涉及到業務數據和個人數據,也沒有設置第三方監督平臺。
正如行業內形成的普遍共識,信息時代將數據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企業、個人已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防范信息安全風險亦成為了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努力的課題。如何推動信息安全生態圈建設,還需各方各界聚合資源、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