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
麥肯錫在《工業大數據的崛起》報告中指出,即便在虛擬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美國,工業蘊含的數據總量也超過其他部門,同時工業部門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正以創紀錄的速度迅速增長。
當前,大數據正從零售、金融、電信、物流、醫療、交通等領域加速向工業領域拓展。比如,一家大型民航客機,每飛行30分鐘就會產生10 TB的數據;許多工業企業開始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智能工程機械提供決策支持,一些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利用工業大數據進軍汽車制造等傳統工業。可以說,大數據將在工業各個環節創造價值,如產品的創新、工業物聯網、工業供應鏈的分析優化等,工業大數據的價值正在凸顯。
目前中國工業正面臨著提質增效的時代要求,迫切需要將大數據融合到經營管理與生產運營活動中,來促進制造企業向服務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早在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就將發展利用工業大數據作為重要工作內容。
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工業大數據是實現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將推動企業從制造走向智造,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不竭動能。工業大數據作為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的核心關鍵技術,是未來發展工業智能的基石。因此,在新時代發展要求下,中國制造業需要用全新的大數據思維開辟工業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途徑。
以工業大數據賦能數字經濟
在“中國制造2025”的高速列車上,制造業企業率先獲得動能。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基于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制造的經驗積累,富士康正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把工業大數據轉換為智能分析、智能決策,為工業互聯網多層次助力制造業的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打造樣板。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曾在近日一場關于工業互聯網的對話活動中表示,工業互聯網是實踐“中國制造2025”的最佳途徑之一,富士康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實力,“所以將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相關業務拆分出來,組成工業互聯網業務進行上市。工業互聯網也是公司發展方向,希望借助上市,跟上產業發展浪潮。”
作為中國制造業巨頭,“三十而立”的富士康集團選擇勇立工業互聯網潮頭,大刀闊斧布局工業互聯網生態。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即“云移物大智網 機器人”。這九個字串起了富士康“實體制造 數字制造”的產業發展邏輯。在信息挖掘和智能感知的維度,富士康在30年的實體制造經驗中積累了“關鍵、有效、微觀、海量”的工業制造大數據,加上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能力,富士康有理由在工業互聯網這個新賽道上成為領跑者和賦能者。而工業富聯的成功上市,則為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建設提供了“加速器”。
上市后的工業富聯更加著眼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態稱,工業富聯不僅是家制造型公司,更是一家平臺型公司,“在平臺上,我們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幫他做培訓,甚至可以拿出資金對優質公司進行投資。”他希望,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滿足富士康使用,同時也在行業內形成示范效應,讓更多企業利用工業大數據實現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