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你的生活是由什么連接,一段段日子,還是一個個朋友?未來,溝通你我的還有一個個數據。隨著科技進步與應用,大數據產業正走出“深閨”,為生活帶來“質”的變化。
看上去很“枯燥”的大數據,卻給生活添了不少滋味。快到家時,客廳空調自動開啟,調節舒適溫度;冰箱推薦個性化菜譜,并提前從超市預定所需菜品。這樣以大數據應用為基礎的智能化場景,將遍布衣、食、住、行各方面。未來生活可被解讀成一個個數據,基于數據的預測和分析,將為人們提供更優化的解決方案,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本報綜合《沈陽市促進大數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遼寧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實施方案》等多方報告、文件,帶你走進一個未來數據化的沈陽。
明年50%以上市直政府部門將開放數據
到2018年年底前,沈陽計劃建成智慧城市統一平臺,80%以上的市直部門接入平臺,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和統一開放格局,50%以上的市直部門公布數據開放清單和開放計劃,50%以上的市直部門依托統一平臺開放數據。
●人口信息
構建人口信息大數據。建“沈陽市人口信息平臺”,整合全市居民相關信息,提供信息查詢、數據對比、數據分析等服務,建立社會救助類事項及居民相關證件信息統籌認證工作體系。
●社會保障
建設由城市延伸到農村的統一社會保障大數據平臺,完善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信息系統。實現業務經辦的全程信息化及信息數據的大集中管理,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支撐大數據在勞動用工和社保基金監管、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監控、勞動保障監察、內控稽核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效果跟蹤評價等方面的應用。
●數據共享
將構建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開放共享的規范體系,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環保等重要領域實現數據適度開放,帶動社會公眾開展大數據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推動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到2018年底,打造東北大數據中心和2個大數據產業示范園區,培育3家核心龍頭企業和100家大數據應用和服務企業,引進和培養600名大數據產業高端人才。
●信用體系
建設基于大數據的社會信用體系。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加快建立沈陽市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構建面向社會公眾、企業、金融部門、信用服務機構和政府機關多層次、多形式信用信息應用的系統性支撐平臺。建設企業法人信用庫、非企業法人信用庫(包括政府部門、機關事業單位信息等)、個人信用庫,實現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征集、信用數據交換和共享、信用信息價值挖掘、信用行政監督管理,為政府、企業、百姓提供多方位的信用大數據應用服務,提高監管和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
●氣象服務
建立智慧氣象信息數據庫,加大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的社會共享力度。推進智慧氣象建設,加強地面氣象觀測站、高空氣象觀測站、天氣雷達站和風云氣象衛星等氣象數據采集。推進氣象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為各部門各行業輔助決策與管理提供氣象數據支撐,為市民提供天氣實況、精細化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等氣象服務信息。
●醫療服務
構建全市動態、連續、完整、標準的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大數據,推進沈陽市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和智慧醫院建設。建設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計劃生育和綜合管理業務的醫療健康管理和服務大數據應用體系。優化預約掛號、分級診療、遠程醫療、檢查檢驗結果共享等各類醫療服務。
一體化云中心
給數據提供平臺
建設沈陽區域云中心,發揮“智慧沈陽”統一云平臺數據匯集、信息交換共享的作用,完善具有共性和基礎性的應用軟件和功能模塊,構建統一、完善的數據支撐體系。引進優勢企業,培育本地企業,共同建設“私有云”“公有云”相互隔離的一體化云中心,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特色云”服務。推進以園區為單元整體購買大數據相關服務的模式,為園區中小規模企業服務,降低企業信息使用成本。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 杜夢雅
魏爽 制圖
打破“數據孤島”
是解決數據共享難題的關鍵
發展大數據,產業是關鍵,企業是核心。為推動數據資源的開發共享和創新應用,沈陽通過3至5年的探索,將打造一批大數據先進產品,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培養一批大數據產業人才,通過數據提升工業能力,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但發展大數據不能盲目,要注重差異化、發揮沈陽老工業優勢,重點突出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促進新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生產該類領域的數據衍生品,搭建數據衍生品交易平臺,最終建成覆蓋東北、面向東北亞的大數據交易中心。人們常說,合力辦大事,數據也一樣。要讓大數據發揮作用,首先要把孤立的數據整合起來。目前數據分散在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手中,是隔離的、不共享的,就像在一個個孤島上。數據的分析和加工處理技術并不是難題,現在亟待解決的是如何整合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