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豐和菜鳥“數據斷交”事件不斷發酵,迅速擴大為行業站隊之爭,最后雙方經過緊急會談后,又恢復了數據傳輸合作。“此事件一方面反映了當下快遞物流企業間對大數據基礎性戰略資源的激烈爭奪,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數據市場交易發展機制的不健全,以及在數據權責安全相關的法規制度建設上亟待加強。”工信部賽迪智庫研究員楊雨鑫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該案例對防范市場無序競爭,保障大數據相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數據驅動的商業競爭時代已經到來。
在大數據運用深化的背景下,提升企業自身數據的收集、分析、整合、挖掘能力,已成為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抓手。“快遞行業作為數據生態鏈上的重要一環,已成為企業爭奪數據的戰略要地。”楊雨鑫表示,阿里巴巴于2013年便聯合順豐、圓通、申通、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成立了菜鳥網絡,試圖建設一個數據驅動、社會化協同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份,菜鳥數據平臺上運轉的快遞包裹已超過國內總量的70%。“盡管‘沒有一輛快遞車和一個快遞員’,但菜鳥數據卻已深深介入和影響了快遞物流行業。此次數據斷交事件,反映出雙方關于數據的矛盾公開化,競爭趨于白熱化。”
由此可見,此次順豐菜鳥之爭的背后是企業間數據控制和生態之爭。“此次斷交案,雙方爭奪都指向了對數據的控制權,其原因在于未來的物流屬于大數據驅動的智慧物流,控制了大數據就意味著獲得了主動權。這反映出企業間數據競爭層次有待深化,市場化的數據交易應用機制有待建立等問題。”楊雨鑫認為,大數據時代,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數據,只有充分流動、共享和交易,才能實現集聚和規模效應,從而最大程度推動數字經濟2.0的發展。“從此次事件來看,當前企業間的競爭仍停留在數據獲取的層次,更有價值的數據挖掘、分析和利用的競爭尚未得到體現。當前,市場化的數據交易應用機制缺位,面對利益摩擦時,企業間很難自主達成交易,彼此又缺乏合理的溝通和管控機制,以致走向無序競爭,影響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
對此,楊雨鑫建議,政府應建立健全數據交易和定價機制,積極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促進規范高效的數據市場交易模式的建立,加快數據資源的流轉程度。“用法制化和市場化的規則來規范數據交易,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楊雨鑫表示,不僅如此,數據權責安全相關的法規制度建設也急需加大力度。“此次順豐菜鳥數據斷交事件也引發了輿論對于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的憂慮,以及法律界對數據權利缺位現狀的討論。如何落實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和隱私不被未經授權的第三方機構讀取和非法利用尚有待深入研究。此外,不涉及用戶隱私數據的法定權利歸屬也有待明確,需要具體的法律規范來實現數據賦權,為數據市場化的規范推進奠定法制基礎。”楊雨鑫說。(經濟日報記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