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硅谷,當地時間6日,斯坦福大學內的一間教研中心熱鬧異常,上海市北高新美國創新中心在這里掛牌。上海晶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湯奇峰幾天前就從上海趕往硅谷,與斯坦福大學科研人員進行過多場交流,仍覺意猶未盡。與他同去硅谷的十幾位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企業負責人,同樣對創新中心寄予厚望:“我們希望能夠借助這個平臺,真正打通與美國研究、產業、人才、資本的對接通道。”據悉,上海大數據企業走向海外,已經有了第一個合作項目。
大數據國內資源“不解渴”
去年,市北高新成為上海認定的唯一一個大數據產業基地,將聚焦重點放在“云數聯動”的大數據重點企業引進和產業集聚上。一年多的時間里,在靜安區政府支持下,市北高新筑巢引鳳,吸引了一批專注云計算和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的重量級平臺與龍頭企業。
去年4月成立的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目前日均交易量達3000萬條,占全國數據交易量的半壁江山。今年2月,國內首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領域的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這是大數據領域的重要功能性平臺。
大數據產業發展離不開智力資源,市北高新主動出擊,引進和用好資源。園區與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上海交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等高校都進行了深度合作,不少大數據企業從中受益。不過,隨著園區內企業的發展壯大,很多企業越來越覺得僅靠國內資源“不解渴”,有強烈的“走出去”的訴求。
美國中心助企業走向國際
晶贊科技是去年在市北高新園區成立的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科技支持方與股東方之一。湯奇峰說,中國的人口數量巨大,在數據源方面有著重要優勢,但在基礎框架構建、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基礎技術領域比較落后,這方面的核心技術美國占優勢。
為打破企業發展“天花板”,在靜安區政府支持與幫助下,經過多次考察與溝通,市北高新美國創新中心的構想終于落地。上海大數據企業走向海外,已經有了第一個合作項目。就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5日,在上海市經信委支持與幫助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伯克利大學RISE實驗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展開密切合作,促進大數據流通的標準化與交易技術創新。
眼下,創新中心還有了一個“共享人才”的計劃:讓美國頂尖科研人員不必離開本土,在為美國高校服務的同時,也對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分享。斯坦福、伯克利、哥倫比亞等頂尖美國名校都已列入創新中心的合作伙伴。
湯奇峰與其他同來的企業領軍人非常期待接下來的行程安排:與當地企業、高校科研人員、風投公司負責人等,圍繞人工智能、醫療等領域進行面對面交流。“機會的大門越開越大。”湯奇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