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從多個權威渠道獨家獲悉,國務院國資委(下稱“國資委”)正在籌備組建一家新央企,這家企業的名稱為國家數據集團。
一名接近上述新央企籌備的人士表示,這一舉措標志著中國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中邁出關鍵一步,旨在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全國數據資源,推動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與深度應用。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已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
然而,數據資源的分散化、碎片化問題長期存在,制約了其價值的最大化發揮。國家數據集團的成立,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名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透露,該集團將承擔起整合、運營和開發國家級數據資源的重任,涵蓋能源、交通、金融、醫療、工業等多個關鍵領域,推動數據資源的跨行業、跨區域流動與共享。
上述接近新央企籌備的人士表示,此次國家數據集團的組建并非簡單的資源堆砌,而是以市場化、專業化為導向,探索數據資源的商業化運營模式。
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則表示,該集團可能引入先進的數字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構建安全、高效的數據交易與流通機制,同時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該消息人士說:“這一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將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動能。”
事實上,在這家新央企規劃籌備之前,近幾年來,地方層面已經陸續展開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探索,構建起不止一家地方數據集團。
01 探路
2018年,貴州省率先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數據集團——云上貴州大數據集團,拉開了地方數據集團成立的序幕。
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載體,云上貴州不僅承擔了政府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運營,還嘗試探索數據資源的商業化路徑。
一時之間,貴州成為全國焦點,其經驗迅速吸引其他省份關注。隨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紛紛開始籌備組建地方數據集團。
不過,地方數據集團的組建,并非那么容易。
一位曾參與云上貴州大數據集團組建的王姓人士舉例,地方數據集團組建過程中,首先遇到的便是數據資源分散化問題。
王姓人士說:“地方數據集團在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數據資源時,常常遇到數據孤島、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以某中部省份為例,其數據集團在成立初期曾試圖整合省內多個部門的數據資源,但由于各部門數據格式不一、權限劃分不清,導致整合進程一度停滯。”
另一名長江三角洲地方政府發改委人士表示,數據格式不一和權限劃分不清,確實是地方探索組建數據集團的兩個棘手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數據資源的整合效率,還制約了數據的流通與應用。
該發改委人士舉例,數據格式不一指的是不同部門、不同系統生成的數據在結構、標準、存儲方式上存在差異,導致數據難以直接整合和利用。
此前,其所在地的數據集團,希望整合交通局的車輛數據和某共享單車企業的騎行數據,以優化城市交通管理。
交通局的車輛數據以傳統的數據庫形式存儲,包含車牌號、車型、行駛路線等字段,而共享單車企業的數據則以JSON格式存儲,包含用戶ID、騎行起點、終點、時間戳等信息。兩者的數據結構和字段定義完全不同,且共享單車企業的數據還涉及用戶隱私,需要脫敏處理。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一度因為數據整合成本高、隱私保護等問題,導致部分數據無法直接使用,影響了交通管理模型的準確性。
除了數據格式不一和權限劃分不清,還有涉及利益分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的阻力。
另一家地方數據集團人士表示,其在成立和運營過程中,主要面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機構的數據分散在不同系統中,缺乏統一的整合機制。而且,各部門出于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或部門利益的考慮,不愿共享數據。
該人士回憶道,當他們試圖整合交通、醫療、教育等部門數據時,各部門數據系統獨立、標準不一,缺乏共享意愿,整合進程十分緩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當地通過政策引導,嘗試建立數據共享激勵機制,并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推動數據互聯互通。
在數據資源的整合和運營中,還涉及著多方利益。
經濟觀察網獲悉,不止一個地方的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機構在數據收益分配上存在分歧。某地數據集團在推動數據交易時,便因收益分配方案未能滿足企業預期,導致多家企業退出合作。
后續,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確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該地正在試圖通過市場化手段,探索一種新的數據資源商業化運營模式。
02 信號
當地方紛紛構建自己的數據集團時,頂層亦開始發力。
2023年3月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2023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
這一部門的成立,從政策體系完善、數據流通治理、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對全國范圍內的一體化算力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進行改革整合。
經濟觀察網梳理發現,自2023年10月25日掛牌以來,國家數據局已參與起草或發布20多份重量級政策文件。
以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1+3”政策體系為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的基本要求,構建全國一體化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形成全國公共數據資源“一本賬”,為建立公共數據資源底賬、提高公共數據資源可用性奠定基礎。
《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實施規范(試行)》規范了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的決策流程、實施路徑和管理要求,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價值的有序釋放,為規范化開展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提供指引。
《關于建立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則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政策的引導和調節作用,推動運營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防止形成壟斷利潤。
在《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中,國家數據局表示將探索加快可信數據空間實踐落地,構建數據要素流通利用新格局,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
再以《“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和“東數西算”工程為例,該部門也規劃出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邏輯,明確要求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以上種種,共同構成了國家數據局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體系。
在頂層不斷釋放的政策信號下,地方繼續加快探索步伐。
2024年10月20日,全國數據集團聯盟在上海成立,聯盟由全國各地數據集團、數產公司或其他數據要素相關企業共同發起,首批成員覆蓋全國21個省市,旨在通過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和場景共享,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03 新央企來了
從政策環境的成熟,到地方實操的演練,均為構建新的國家級數據集團埋下伏筆。
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認為,國家數據集團的成立,標志著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將通過頂層設計推動數據資源的整合與流通。
他表示,近年來,中國雖然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數據孤島、權屬不清、流通不暢等問題。國家數據集團的成立,也有望提升中國在全球數據資源競爭中的地位,推動數據資源的跨境流通與合作。
他表示,在這一時間節點選擇成立國家數據集團,既是對當前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需求的回應,也是對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前瞻布局。
根據國家工信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估算,“十四五”期間我國數據要素流通市場規模預計達5000億元至10000億元人民幣。
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表示,2024年中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1662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2042.9億元。
這意味著,數據要素市場正迸發出較大的潛力。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國家數據集團的成立,是在政策環境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國家數據集團成立之后,可以更好整合相關資源,推動數據要素市場規范化和規模化發展。國家數據集團成立后,將重點聚焦解決數據資源分散、市場化程度低、安全保護不足等問題,推動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與深度應用。
經過評估和摸底,上述接近新央企籌備的人士認為,近年來,地方數據集團在數據資源整合、數據交易、數據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不錯的經驗。國家數據集團的成立,便是在地方數據集團探索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將通過頂層設計推動全國數據資源的整合與流通。
未來,國家數據集團擬通過頂層設計,打破數據孤島,推動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并構建統一的數據要素市場,通過完善數據交易規則和定價機制,推動數據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他還強調“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也會是考量的重點之一,擬通過技術手段和政策法規,確保數據流通的安全性與合規性,支持數據資源在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同時推動數據資源的跨境流通與合作,提升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競爭力。
上述接近新央企籌備的人士說:“國家數據集團成立之后,中國數據要素市場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