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多年前,我去到日本,逛一個小商店,想像是不是會看到很多中國的食物呢,因為中國食物價格有優勢,且品種豐富。令我失望的是,只在一個角落看到一些保質期超長的中國罐頭,我不知道在日本混得什么樣的人才會買這些99日元罐頭,總之感覺不是很好。
實際上,中國制造,中國商品給很多發達國家的印象就是這樣,便宜,品質很一般,非到萬不得已,則不會進入考慮范圍。轉眼之間,中國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在消費品上還是沒有多少底氣,以至于華為推出了一款手機定了高價,于是整個業界都不淡定了。
忽視討厭你的人 亮出你惹人喜歡的地方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要求自己的,要做一款讓所有人都覺得好,都豎起大拇指的產品,例如iPhone。但就算iPhone,其實也有很多人不喜歡,更何況眾多的安卓手機了。基本不需要驗證的一點是,你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甚至無法讓大部分人滿意,但你可以選擇讓小部分人滿意,或者極少數部分人滿意。
從華為新出的高價機Mate S看,其價格就已經區隔了很多對價格敏感的用戶,因為這些用戶并不是Mate S的目標用戶。而對于其目標用戶,華為則要在外觀、功能等方面去盡量滿足。比如拿出雖然不一定是獨一無二,但至少是少有、領先的技術,以及精細有質感的做工。
對于一款產品來說,就算所有非目標用戶都唱衰,但如果能贏得部分目標客戶的垂青,這款產品仍然是成功的,這種產品在制造業發達的日本十分常見。而如果始終保持著大家都說好,才是真的好的觀念,中國的手機產業就沒法提升。
在千元廝殺的手機產業 漸混為一團泥沙
中國曾經把VCD、DVD、微波爐等行業做的無利可圖,現在正同樣出現在手機市場,說錯了,是低價手機市場。如果你真認為現在如過江之鯽的手機廠商,真的比多年前VCD廠商高超多少,那也是天真了,其實也差不多。當一個品牌推出了499元手機,599元手機,然后又是799元手機的時候,我感覺整個行業已經誤入歧途,好像低端機賣的多,就是品牌和技術強大的意思。但誰都知道,其實并不是,對于品牌價值來說,也并不一定有用。
還有些有趣的現象,比如對于沒有成本的預約,經常吹噓突破了幾百萬,比如剛賣了不久的手機,就急不可耐的宣布賣了多少臺……這又是為何呢,是想用半真半假的手機銷量,來左右用戶的思考,從手機外的因素來左右銷售嗎?這符合廣告法嗎?
在這個時候,有廠商站出來做高端機,應該是一件好事。但中國有個風格,叫見不得別人好。為何如此,只因自卑心作祟。為何蘋果、三星不去議論華為的價格,因為其并不自卑,而對其質疑的人群,并不能提供這類的產品。誠然這類產品的高定價有風險,這也是華為承受的,你又買不到華為股票,何苦為其利潤擔心呢。相反,華為資金雄厚,讓其替眾多國產手機試試挑戰下高峰,不是很好?
國產產品需要技術 但不需要憐憫
時至今日,國產品牌已經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可以在市場上獲得生存和發展所需的資金,并不斷積累技術。也就是說,如果其產品能吸引目標用戶群一成的人,其也有自己的活法,吸引三成的用戶,也有自己的策略。雖然還需要人才、資金、技術等很多問題,但國產產品國產企業唯一不需要的,就是憐憫。
如果高端做的不好,就回去做低端市場,如果做的好,就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這是市場自然的法則。如果用戶給你機會,就不斷改進,如果產品不行,用戶又不給你機會,就只怪自己好了。
而用戶所謂的支持國貨,其實只是一份憐憫之情罷了,但卻害處很多。所謂支持,對于用戶來說,頂多一到兩款,不可能在國產品牌不進步的情況下,無限期的堅持。如果因自己的憐憫,無原則的支持了質量不佳的國貨,對國產品牌傳遞錯誤的信息,讓國產品牌以為如此制造便可贏得未來,然后在其沒有長進的時候,拋出一句“再也不支持國貨了,被傷透了心”,這才是最坑的,造成國產品牌和其支持者雙輸的結局。
實際上,國產品牌會為了國人做出很多適配,也要比國際品牌更靈活,會為了中國消費者做出很多改變。如果這些改變都不能吸引你,那你其實還不是國產品牌的用戶,或者說國產品牌還沒有進化到你滿意的地步,也不至于唱衰其嘗試。
無論如何,對于國產產品挑戰原有天花板的做法,還是不應該帶有情緒的。如果其做不好,后果也是由該企業承擔,我們祝其有好的表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