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自皇帝的口信”寓言中,20世紀初期德語作家卡夫卡描述了一名信使為即將駕崩的中國皇帝向邊疆省份傳達信息的過程。中華帝國如此龐大,這名信使將為抵達遙遠內陸而窮盡一生。
縱觀歷史,中國統治者獲得有關其龐大且多樣化人口的可靠數據,一向頗費力氣。已故美國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說,古代中國缺乏“數目字管理”。地方官員為一己私利編造光鮮事跡上報朝廷。政府無法收集可靠數據,不僅曾阻礙資本主義在華發展,還曾影響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現代中國繼承了這些問題。眾多地方政府為中央收集數據,但在從下到上匯報的過程中,一些數據或遭到政治和個人私利的扭曲。
科技正改變這種狀況,令政府能直接收集范圍廣泛的未遭扭曲的數據。中國互聯網上,每分鐘有近40萬人登錄微信、向百度發起400萬條搜索請求,網購100萬美元的商品。這些行為包含著大量顯示人們想法、感受等的有用信息。
在中國,目前對大數據的討論集中于商業影響,但人們開始認識到將其用于發展和政府治理的潛力。十三五規劃已將國家大數據戰略納入,以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如今中央能通過獲取實時信息流洞悉與國家發展密切相關的事。中國國家統計局已與阿里巴巴等多家大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在大數據方面打造長期合作關系。北京市政府已使用包含交通系統、社交媒體等更廣泛數據源的污染預測工具。大數據還將幫助打造誠信社會體系。
對中國來說,大數據既構成挑戰也帶來機遇。只要正確管理,它們將有助于改變官僚體系,并為已持續數千年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作者Andy Yee,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