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逃離北上廣”的辛酸故事,萬萬沒想到,大濟南也當了一回逃離的對象。最近,高德地圖發布大數據報告,依靠高峰擁堵延時指數、GDP、月平均工資、霧霾、房價5個評價指標,濟南被冠以頭號“最該逃離城市”。
是的,每個晚高峰曾堵在經十路的上班族,都有理由抱怨濟南的擁堵;每個在朋友圈看過“消失”的高樓大廈照片的市民,都無法否認這是個多霧霾的城市;甚至每個打算今年買房的剛需族,都有資格說房價有些不能承受。這座城市的不完美,人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可是,就因綜合考核5個指標落后,就最該逃離?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看似客觀,實則主觀。
數據不會說謊,但不等于真相。因為價值選擇貫穿了數據從構建到解讀的全過程。比如高德做出的擁堵排名,數據來源是高德導航用戶數據中的高峰延時情況。一個APP的用戶能完全反映濟南嗎?即使是市場占有率第一,只要沒百分之百占領,這份數據都不能稱為全面。
在數據解讀過程,價值取向就更容易體現了。什么樣的城市應該逃離?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價值判斷。因為買不起房,有人逃離北上廣回到二三線城市,有人卻認為二三線城市看關系重于看能力,逃離到一線城市實現自身價值。而在高德這里,該不該逃離由5個指標確定,可以合理想象,這沒準就是高德的數據分析員自己的觀點呢。
我們無法否認,在現有的數據分析中,濟南部分綜合指標落后。甚至7日的一場雨,已讓濟南堵得讓人無力吐槽。可還有一些,是大數據分析不出的。比如城市的氣質和居民對城市的感情。就像大數據能分析出你在朋友圈與哪幾位同事互動最頻繁,但它不可能捕捉到你對很少上微信的親人的感情,更不會發現,你只默默點贊的人其實是你的暗戀對象。逢人必稱“老師兒”、黑虎泉趵突泉滋潤的老城等等等等,這些沒有體現在統計數字、社交網絡、云端數據里的東西,也許正是讓你決定一輩子留在這個城市的關鍵因素。
大數據確實是互聯網時代一個偉大的工具,不過,迷信大數據,甚至被它操縱,那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