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揭示“藍繁”秘密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義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04 17:10:14 本文摘自:中國環境報

夜晚能不能看見天空中“繁星閃爍”也要成為大氣考核指標?沒錯,山東就是這么做的。從2013年1月起,山東省環保廳采用“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這個指標來通報各市空氣質量狀況。

隨著山東省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17市環境空氣質量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仍有不少人心存疑問,感覺大氣改善的數據與直觀感受并不同步,甚至質疑監測數據存在“水分”。

日前,山東省環保廳通過對2013年以來全省近500萬個監測數據統計分析,發現了大氣數據與公眾感觀不同步的“小秘密”。大數據如何能分析藍天指標?怎樣確保監測數據“說真話”?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關注1

“藍繁”指標從何而來?

從2013年起,為方便公眾了解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山東環保部門在專業指標的基礎上引入了具象性指標——“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簡稱“藍繁”)天數。這是山東省繼2010年將“恢復魚類生長”作為水環境描述性指標后,在大氣領域再次提出類似的指導性目標。

眾所周知,流域治理包含COD、氨氮、總氮、總磷、懸浮物等多種指標,用這些指標評價水環境比較科學,但這樣的詞語公眾不容易看明白。當面向普通公眾的時候,最好能用一般人容易理解和判斷的描述性指標,將專業的術語“翻譯”成公眾能理解的語言。

“河里有沒有魚”正是把抽象的數據變成具象性指標,讓群眾可感可知、看得見摸得著,水環境質量的改善也因此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以此為借鑒,山東省在大氣治理領域也引入了具象性指標“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氣質量專業術語更易被理解,也讓普通群眾都能成為大氣環境的監督員。

不過,僅有描述性指標,尚不足以科學反映大氣改善的成效,環保領域也很難找到一個指標直接對應“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為此,山東嘗試將氣象學上的“能見度”作為對應的技術參考指標。

山東省環保廳監測處空氣室的李巖對記者說:“觀測經驗表明,在濟南等市能見度超過10公里,即可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描述性指標。考慮到能見度與PM2.5(細顆粒物)、濕度、溫度等因素有關,山東省將‘能見度’作為‘藍繁’指標的技術判定依據,并綜合制定了具體判定標準。”

關注2

500萬個數據背后有啥規律?

能見度與PM2.5 息息相關,那么,真實可靠的監測數據,也成為科學判定“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重要依據。

2012年8月,山東省將17市144座空氣自動監測站全部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以TO(轉讓—經營)模式移交給第三方運營,并遴選出了3家運營單位和1家比對單位,分別承擔空氣站運營、比對業務,且運營、比對機構只對省級負責。

這種模式下,省、市兩級環保部門共同對運營、比對單位進行質控考核,共同出資購買符合質量要求的監測數據,監測數據歸省、市環保部門所有,實現了空氣站的專業化、社會化運營管理。從此全省17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好與壞,不再由環保部門“自說自話”。

與此同時,山東建立了“運營公司內部質控,比對公司移動比對,省級環保管理考核,市級環保定期互查及公眾參與監督”的“4+1”監督模式和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退出機制,確保數據“說真話”。

目前,山東省空氣自動監測站已增加到154座。各站點每小時報出一組數據,包括SO2、NO2、PM10等實時小時濃度值和最近24小時濃度均值。大量真實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為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也為環境分析提供了支撐。

山東省環保廳通過對2013年以來近500萬個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能見度和PM2.5呈現很好的負相關性。隨著PM2.5濃度的升高,能見度逐步降低,但兩者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

李巖告訴記者,大數據分析表明,以常見濕度(RH)=40%為例,當PM2.5大致在60-70μg/m3之間時,能見度的提升存在一個“拐點”。這樣的“拐點”,如同治霾過程中環境治理的屏障,一旦突破,公眾的環境獲得感就會明顯提升。

關注3

“拐點”出現還有多遠?

2013年和2014年,山東省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98μg/m3、82μg/m3,改善了16.2%,而能見度改善滯后,僅改善了5.6%。這也是為什么環境數據看起來大幅改善,而環境質量的直觀感受卻相對滯后的原因所在。

那么,大氣環境的“拐點”何時才能到來呢?記者了解到, 2015年,山東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76μg/m3,已經接近“拐點”范圍。隨著《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二期(2016-2017年)行動計劃》的全面啟動,環境空氣質量將進一步得到改善,能見度提升的“拐點”愈發臨近。

據介紹,山東省二期行動計劃不僅明確了全省及17市4項主要大氣污染物的2017年改善目標,還明確了年均改善率,尤其在PM2.5的治理上,要求各市年均濃度改善幅度原則上不能低于8%。以此計算,到2017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將降至64μg/m3以下,進入“拐點”范圍。

為確保環境空氣質量如期改善,山東省政府將與各市政府簽訂新一輪目標責任書,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終身追責,每年對工作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并向社會公布。目前,全省圍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已提煉了五大類4010個項目,投資額逾千億元。

隨著環保工作的不斷深化,山東省PM2.5年均濃度必將突破“拐點”,公眾的環境獲得感也會隨之明顯提升。在寧靜的夜晚坐看繁星閃爍,將不再是遙遠的期待。

關鍵字:拐點能見度PM2.5

本文摘自:中國環境報

x 大數據揭示“藍繁”秘密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大數據業界動態 → 正文

大數據揭示“藍繁”秘密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義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7-04 17:10:14 本文摘自:中國環境報

夜晚能不能看見天空中“繁星閃爍”也要成為大氣考核指標?沒錯,山東就是這么做的。從2013年1月起,山東省環保廳采用“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這個指標來通報各市空氣質量狀況。

隨著山東省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17市環境空氣質量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仍有不少人心存疑問,感覺大氣改善的數據與直觀感受并不同步,甚至質疑監測數據存在“水分”。

日前,山東省環保廳通過對2013年以來全省近500萬個監測數據統計分析,發現了大氣數據與公眾感觀不同步的“小秘密”。大數據如何能分析藍天指標?怎樣確保監測數據“說真話”?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關注1

“藍繁”指標從何而來?

從2013年起,為方便公眾了解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山東環保部門在專業指標的基礎上引入了具象性指標——“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簡稱“藍繁”)天數。這是山東省繼2010年將“恢復魚類生長”作為水環境描述性指標后,在大氣領域再次提出類似的指導性目標。

眾所周知,流域治理包含COD、氨氮、總氮、總磷、懸浮物等多種指標,用這些指標評價水環境比較科學,但這樣的詞語公眾不容易看明白。當面向普通公眾的時候,最好能用一般人容易理解和判斷的描述性指標,將專業的術語“翻譯”成公眾能理解的語言。

“河里有沒有魚”正是把抽象的數據變成具象性指標,讓群眾可感可知、看得見摸得著,水環境質量的改善也因此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以此為借鑒,山東省在大氣治理領域也引入了具象性指標“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氣質量專業術語更易被理解,也讓普通群眾都能成為大氣環境的監督員。

不過,僅有描述性指標,尚不足以科學反映大氣改善的成效,環保領域也很難找到一個指標直接對應“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為此,山東嘗試將氣象學上的“能見度”作為對應的技術參考指標。

山東省環保廳監測處空氣室的李巖對記者說:“觀測經驗表明,在濟南等市能見度超過10公里,即可達到‘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描述性指標。考慮到能見度與PM2.5(細顆粒物)、濕度、溫度等因素有關,山東省將‘能見度’作為‘藍繁’指標的技術判定依據,并綜合制定了具體判定標準。”

關注2

500萬個數據背后有啥規律?

能見度與PM2.5 息息相關,那么,真實可靠的監測數據,也成為科學判定“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重要依據。

2012年8月,山東省將17市144座空氣自動監測站全部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以TO(轉讓—經營)模式移交給第三方運營,并遴選出了3家運營單位和1家比對單位,分別承擔空氣站運營、比對業務,且運營、比對機構只對省級負責。

這種模式下,省、市兩級環保部門共同對運營、比對單位進行質控考核,共同出資購買符合質量要求的監測數據,監測數據歸省、市環保部門所有,實現了空氣站的專業化、社會化運營管理。從此全省17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好與壞,不再由環保部門“自說自話”。

與此同時,山東建立了“運營公司內部質控,比對公司移動比對,省級環保管理考核,市級環保定期互查及公眾參與監督”的“4+1”監督模式和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退出機制,確保數據“說真話”。

目前,山東省空氣自動監測站已增加到154座。各站點每小時報出一組數據,包括SO2、NO2、PM10等實時小時濃度值和最近24小時濃度均值。大量真實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為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也為環境分析提供了支撐。

山東省環保廳通過對2013年以來近500萬個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能見度和PM2.5呈現很好的負相關性。隨著PM2.5濃度的升高,能見度逐步降低,但兩者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

李巖告訴記者,大數據分析表明,以常見濕度(RH)=40%為例,當PM2.5大致在60-70μg/m3之間時,能見度的提升存在一個“拐點”。這樣的“拐點”,如同治霾過程中環境治理的屏障,一旦突破,公眾的環境獲得感就會明顯提升。

關注3

“拐點”出現還有多遠?

2013年和2014年,山東省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98μg/m3、82μg/m3,改善了16.2%,而能見度改善滯后,僅改善了5.6%。這也是為什么環境數據看起來大幅改善,而環境質量的直觀感受卻相對滯后的原因所在。

那么,大氣環境的“拐點”何時才能到來呢?記者了解到, 2015年,山東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76μg/m3,已經接近“拐點”范圍。隨著《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二期(2016-2017年)行動計劃》的全面啟動,環境空氣質量將進一步得到改善,能見度提升的“拐點”愈發臨近。

據介紹,山東省二期行動計劃不僅明確了全省及17市4項主要大氣污染物的2017年改善目標,還明確了年均改善率,尤其在PM2.5的治理上,要求各市年均濃度改善幅度原則上不能低于8%。以此計算,到2017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將降至64μg/m3以下,進入“拐點”范圍。

為確保環境空氣質量如期改善,山東省政府將與各市政府簽訂新一輪目標責任書,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終身追責,每年對工作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并向社會公布。目前,全省圍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已提煉了五大類4010個項目,投資額逾千億元。

隨著環保工作的不斷深化,山東省PM2.5年均濃度必將突破“拐點”,公眾的環境獲得感也會隨之明顯提升。在寧靜的夜晚坐看繁星閃爍,將不再是遙遠的期待。

關鍵字:拐點能見度PM2.5

本文摘自:中國環境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资中县| 澄城县| 郁南县| 英山县| 江口县| 霍邱县| 青川县| 屯昌县| 福海县| 桃园县| 南澳县| 蕉岭县| 津南区| 民乐县| 驻马店市| 庆安县| 军事| 阳朔县| 兰西县| 广丰县| 雷州市| 泽普县| 左权县| 兖州市| 云安县| 北海市| 陆川县| 阳山县| 玉环县| 涞源县| 渭南市| 正安县| 泰宁县| 芷江| 洪泽县| 龙川县| 托克逊县| 益阳市| 丰都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