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如何讓個人信息不再“裸奔”已迫在眉睫!11月6日,廣西消委會與北京、天津、上海消協等30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布《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狀況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超五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個人信息被泄露,網站和個人終端APP被認為是泄露個人信息的“重災區”,而個人通訊信息是公認被泄露最多的項目。對如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大多數消費者呼吁“加大懲罰力度,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維權倡議]
盡快出臺法律 懲處非法采集使用信息
針對調查結果,30家消費維權單位共同發出如下倡議:
1.要進一步細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建立規范合理的個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數據的采集使用必須得到當事人的授權。盡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法律,用更完善的立法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2.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采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的懲處力度。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責任主體和職能范圍,用更嚴格的執法打擊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為。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成本。
3.進一步簡化司法程序,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民事訴訟中引入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并相機在消費者個人信息司法保護中引入公益訴訟制度,給個人信息權被侵害的消費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4.要進一步強化企業自律和消費者自覺。經營者面對個人信息數據可能帶來的利益誘惑,要對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線。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經營者對個人信息非法采集和使用的行為,一旦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及時主動地大膽維權,用更積極的自我防范筑起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堅強屏障。
希望政府、企業、社會、個人共同努力,通過完善的機制建設,讓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不再處于“裸奔”狀態,讓大數據產業和“互聯網+”健康可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