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好萊塢女星私密照泄露事件的持續發酵,再次為人們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敲響安全警鐘。
據相關報告顯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2013年全球超過5.52億條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泄露數據的數量是2012年的4倍,全球大規模泄露事件從2012年的1起增加到8起,每一起事件泄露的信息都超過千萬。
大數據的“裸奔”現象亟需解決
近日,漢庭、如家等快捷酒店客戶的信息泄露以及小米用戶信息泄露等信息裸奔現象不時刷新著媒體頭條。不僅是信息的泄露,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可視性在幫助企業運營的同時,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就目前來看,大數據‘裸奔’現象在互聯網虛擬世界中越發凸顯,這一弊病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亟需解決。這就要求從事大數據運營的企業要尊重數據,遵守行業的發展原則,而這種原則靠的是行業人士的自律。在遵守行業發展原則的同時,也要不斷的更新技術,修補系統漏洞。
據相關的研究表明,我國互聯網個人信息安全的灰色產業鏈規模已達近百億,眾多黑客、廣告商、中介及詐騙團伙開始從中牟取暴利。對此,業內呼吁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需要法律做好安全護衛。目前,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已經牽頭起草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據海外的先進經驗顯示,對于數據整理和分析的脫敏處理,至少要經過4層的保護處理,而出于對安全產品國產化的鼓勵,信息分級和脫敏保護等各種政策的實施也應該越來越嚴格。
除了信息裸奔的危害,對大數據的認識還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對統計周期的認識,傳統的品牌企業數據周期比較長。而基于電商時代的快速發展,動態的數據統計才具有更有效的參考性,才能真正地幫助企業做好相應的投資和生產部署。
D1Net評論:
大數據來源于消費者,又被人們收集并利用,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泄露和信息不對稱也一度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除了擁有數據的企業要遵守道德準則以及持續進行安全和保密技術的更新升級外,相關部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