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我媽是我媽”、“老年證丟失找派出所開證明”、異地辦理準生證跑斷腿兒……這些讓人“添堵”的證明或將成為歷史。9月5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下稱《綱要》),劃定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綱要》特別提出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在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小到便利民眾的衣食住行,大到促進征信體系和社會信用建設,深刻影響產業布局和行政管理方式,都有大數據的用武之地。蘊含著巨大市場機會的大數據產業正成為穩增長背景下被著力培育的經濟新增點。
數據紅利
在我國人口紅利不再的背景下,數據紅利正被提至國家戰略高度。尤其在信息經濟發展迅猛、萬眾創新被大力推進的今天,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為此,近日出臺的《綱要》提出了未來5-1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目標: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據悉,這是我國發布的首個大數據國家行動計劃。《綱要》還從政府大數據、大數據產業、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三個方面著手推進大數據領域十大工程,包括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數據工程等。
劍指信息壁壘
目前,政府開放數據運動在全球逐步興起。政府部門的數據資源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要寶藏,但條塊分割的部門割據卻讓數據失去了流動性和價值。無論是“證明我媽是我媽”,還是異地補辦身份證難上加難,亦或是企業失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滯后,都與此不無關系。
業界分析認為,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一是必須突破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避免數據信息無法共享、重復建設、重復采集等問題。二是建立各地各部門規范標準,促進數據的有效整合,形成互聯互通,避免“數據打架”。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數據納入到統一平臺上,由各地區各部門對現有業務專網應用進行合理分類,分別向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或外網遷移。
《綱要》則明確提出了數據共享、開放的時間表: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率先在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重要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帶動社會公眾開展大數據增值性、公益性開發和創新應用,充分釋放數據紅利;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企業忙分羹
有機構預測,當前我國大數據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2014年市場規模僅為767億元,但是到2020年,將增至8000億元。
正如馬云所說,人類在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大量數據正聚合到不同的平臺上,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而依據大數據分析,更多企業可以實現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推出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定制化產品。
事實上,BAT、電信運營商等市場各方早已開始展開大數據產業布局。在資本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也開始涉足大數據領域,據統計顯示,大數據概念成份股已擴容至56個。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去年大數據市場行業投資結構來看,醫療和政府行業占比分別為9%和12.7%,未來投資空間較大。而大數據在醫療和政府公共事業的應用同時存在契合度和應用可能性較高,但是成熟度較低的特點,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而長江證券則表示,《綱要》印發將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到具體實施層面,將充分利好數據采集、數據中心建設、數據運營與應用及數據安全保障等細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