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再繼續逢人就說這是互聯網時代,那你的思維就已經落后于這個時代了,大數據繼互聯網金融之后,已經掀起了新的熱潮。鄂爾多斯、武漢、貴陽 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全國諸多城市都陷入了大數據狂潮。
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實現,面向公眾的各項智能化、信息化服務手段變得日趨豐富多樣,為智慧城市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得智慧城市的內涵圍繞服務于人的核心在不斷地延伸、拓展。那么發展基礎本就不同的城市該如何發展大數據產業?
大數據借智慧城市建設發力
大數據將借助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黃金發展期。過去較長時期內,政府部門握有大量關系國計民生的大數據資源,卻由于缺少相關推動機制及運營經驗而未能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能。然而近期隨著PPP模式在全國范圍的推廣應用,互聯網巨頭及垂直領域智慧城市項目承包商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紛紛向與智慧城市相關的互聯網及數據運營模式轉型,帶動大數據資源的共享及利用。
據齊魯證券研究統計,各級政府積累了大量與公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涵蓋了農業、氣象、金融、就業、人口統計、教育、醫療、交通、能源多個領域。據統計,政府掌握著全社會信息資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余個數據庫,是社會最大的數據保有者。以往雖然政府掌握著大量核心數據,但政府大數據的金礦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出于信息安全、政策法規等方面的考慮,政府缺乏數據公開的意愿;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不具備商業化運營的能力。
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開始從戰略層面認識大數據,在政府治理領域融入大數據思維。我國政府也已經逐漸意識到政府數據的開放對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性,并正在從政策層面逐漸加大政府數據開放的推廣力度,政府數據公開的潮流已經勢不可擋。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要求對住房、環保、教育等九個方面的信息公開進行重點推進。2014年3月“大數據”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僅2014年一年就有6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議題與大數據運用有關。同時今年李克強總理也對政府數據開放明確表態:除涉密信息外,數據要盡最大可能公開。隨著政策態度的逐漸明朗以及推動力度的不斷加強,地方政府開放政府數據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個地方政府均在一定程度上開放了政府數據。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農業大數據專委會主任姜春玲向《經濟》記者印證了這一點。“目前政府對大數據的普遍關注度非常高,基本上到我們這邊來咨詢的各地政府和產業都比較頻繁,到現在為止,有十幾個城市的政府部門來找我們。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份就去貴陽參觀了大數據的展示中心,李克強總理也是從去年兩會到今年兩會多次提到大數據這個關鍵詞。應該說舉國上下一同期望大數據作為我們騰飛的助推器,或者說作為新常態下對經濟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我覺得這個沒什么質疑的,各地應該都達成了共識。”
很多互聯網企業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機。據了解,目前各大互聯網企業正跑馬圈地搶占城市服務入口。當前,以阿里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正在依托地方政府開放的數據接口來獲取數據進而提供服務,爭做智慧城市運營商。今年4月騰訊和阿里分別上線了“城市服務”平臺,正在全國加大跑馬圈地的進度。
“從服務提供來看,阿里和騰訊提供的城市服務功能主要包括醫療、交通、水電煤繳費、社保等服務,覆蓋了查詢、辦理和繳費等多個類型,形成了在前端用戶和后端的IT基礎設施上共同發力的格局來爭奪政府公共服務領域。”齊魯證券研究認為,未來智慧城市運營服務領域將形成以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打造的大而全綜合服務平臺和以轉型IT企業打造的垂直細分領域服務平臺并存的格局,共同分享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的蛋糕。
大數據替代投資拉動經濟
對于我國城市來說,發展大數據產業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在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偏緊以及傳統的粗放式智慧建設無法落地的大背景下,大數據正逐漸興起并帶動企業進入參與政府資源與數據運營的智慧城市發展新階段。當前各地方政府也亟待轉變職能,向企業開放資源與數據進行商業化運營以尋求智慧城市建設效果的落地。
“現在國家都在倡導經濟轉型,傳統的經濟方式肯定已經難以為繼,無論是從勞動力成本還是環境的角度來說,從國外環境來看,靠投資拉動增長是很有限的。”復旦大學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偉林向《經濟》記者分析稱,城市發展大數據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姜春玲也表示認同,在她看來,大數據產業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尤為重要。
“其實很多像貴陽、昆明等這些西部欠發達的地區,由于其很大的資源就是旅游資源以及原生態的農產品資源例如茶葉等,這些原生態的資源需要被關注、被了解、被體驗才能夠變現,體現出經濟價值,所以就需要通過大數據來提升知名度。”姜春玲說,傳統優勢產業的價值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出來,向大數據產業靠攏的城市不僅僅會獲得足夠的關注度,且對傳統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貴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貴州大學西部研究中心主任洪名勇表示,貴州經濟難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期以粗放的資源開采為主,缺乏現代工業結構。所以,2013年貴陽開始借鑒中關村的發展經驗,發展大數據產業。
據貴陽市副市長王玉祥介紹,2014年,貴陽大數據和信息發展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63個億,同比增長68%,占到了全省的45.4%。軟件及信息收入180億,同比增長188.66%。通信和廣電總量達到87億,電子信息投入總額達96億。根據貴州省的規劃,到2020年,貴州大數據產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相關產業產值4500億元。
這對于一個欠發達的城市來說,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總裁王叁壽向《經濟》記者表示,大數據行業是唯一一個能彎道超車的行業。而很多欠發達城市也有望借大數據實現“就近超車”。
大數據的市場空間更是不可估算,有市場人士向《經濟》記者分析稱,貴州大概是2000億左右的GDP,自從貴州做了大數據,以后起碼貢獻了貴州10%的GDP,“如果戰略得當,推進有力,然后路徑又正確,那么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效益是相當可觀的”。
然而也有專家表示,不能指望大數據產業很快形成規模。“大數據產業要真正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一定份額,必須要有7年以上的培育期。”貴州省貴安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歐陽武表示。
而在姜春玲看來,貴陽的大數據產業起色已經很大,體現出了巨大的生產力。“投資額在不斷加大,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多,這本身就是生產力的一種體現。基本上大數據的企業在貴陽能落地,這會成為一個比較主流的事情,從5月份貴陽國際大數據博覽會來看,我們有4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以后大概有15家企業馬上表示要在貴陽成立分支機構。所以說不管它有多大的經濟貢獻,只要在當地開設分支機構它就會解決就業,同時增加大數據隊伍里的中堅力量。”
大數據割離傳統產業的誤區
那么,轉型究竟該怎么轉?大數據產業又該如何發展?什么模式對于發展大數據來說是好的?
復旦大學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偉林向《經濟》記者表示,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就是讓新的具有成長性的產業有更好的發展。“把互聯網和傳統經濟完全隔離開是有偏頗的。而且兩者之間確實是可以結合的,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是美國,其創新經濟都是虛擬的,德國現在講工業4.0,非常強調自己在制造業方面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加上智能產業。實際上好的模式要適合自己國家、適合地方產業的特點,要和全球化經濟要求結合起來。”周偉林表示,本質上就是用大數據來驅動工業化,所以大數據是一個基礎,很多企業和政府部門都有這樣的數據,可以安排各種各樣資源的重新分配。
對此,姜春玲也很認同,大數據固然好,但不是萬能的,它更大的價值來源于和傳統優勢產業的融合,大數據這個行業是不能按照傳統的產業行業進行劃分的,產業的邊界其實越來越模糊。“例如我們有一個大數據平臺,是幫助農民種地的,讓他們有更好的科學依據選種子,能有一個好的產量和收入”,姜春玲認為,大數據更大的能力來源于和傳統優勢產業的結合,如果這個區域的旅游資源比較發達,那么建議這些線下的旅游資源都趕快去擁抱大數據,將線下的資源帶動起來,產生更大的經濟效應,通過大數據技術把更深層次的價值挖掘出來。
在姜春玲看來,大數據是一個方法論,不是一個科學研究,應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價值體現,大數據就是要發揮價值,給大家帶來福利。
而大數據的價值究竟能體現多少,還要看具體怎么應用。
“作為一個城市,就發展大數據本身來說,方向是對的,沒什么可以指責,只不過能否馬上利用起來,還要看其是否切合自身產業和部門的需求,要看政府的改革和服務是否跟得上,否則這個大數據的使用價值就不高了。”周偉林說,最根本的不在于大數據好不好,而是該如何利用好大數據,這就促使政府的服務更加公開化和透明化。
“像美國舊金山有一個停車系統,路邊的智能停車,既能節省時間成本,又能緩解交通堵塞。所以每個城市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做大數據。”周偉林總結稱,大數據肯定是一個趨勢,但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問題在哪里,其次要讓大數據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除了全社會參與,還要政府角色出現轉變,才能更有針對性。
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大數據也必須直面問題。在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為智慧城市迅速崛起提供支撐的同時,我國大數據產業仍然面臨著發展戰略不清、管理機制不健全、技術人才匱乏等亟待重視的問題。特別是有關數據產權、公開、使用、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缺失問題越來越嚴重。
對此,貴陽市政府金融辦副主任羅佳玲表示,大數據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課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制定標準,規范行業發展,目前最緊迫的有兩方面,一是大數據的征信,二是大數據的資產評估。
“任何轉型都是相當有難度的,更何況這是一種新舊的碰撞,一種融合。”姜春玲說,目前從中共中央到國務院對大數據是極其倡導和肯定的,所以推出一些政策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但我們不光需要政策,還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來填補空白”。
針對當前產業面臨的問題,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賴明建議,應盡快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把數據主權納入國家核心利益范疇。“組織法律、行政、科研、產業、社會團體等多方力量,研究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發展趨勢,評估和應用大數據對經濟、社會、文化、政策法律、國家安全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和挑戰,確立大數據技術進步和產業培育的發展路徑,要特別注意宏觀規劃、整體設計和資源統籌,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并量力而行。”
只有完善數據管理機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符合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引擎需求的信息數據法律體系,才能真正使大數據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