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第八屆國際生物審編大會今天在北京落下帷幕。
作為全球生物信息領域的重要學術會議之一,此次大會的主題為“大數據、大發現”,在為期4天的會議中,包括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等在內的國際頂尖機構的專家及國內相關學者參與了討論交流。會議期間,中國遺傳學會生物大數據專業委員會成立,以期推動國內生物審編的學科發展和國家級生物數據中心的建立。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章張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中國已經成為高通量生物數據產出國,但大量生物數據要么扔在那兒沒人管,要么提交給了國外的數據中心。生物審編不同于一般的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資金投入,國內目前還缺乏對這一領域的支持。”
“生物審編是數據"大爆炸"后產生的新興學科。現在,美國、歐洲,甚至韓國等國家地區都有了專業的生物審編團隊,在這一領域,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北京基因組所副研究員、科技處處長吳佳妍透露,該所目前正在開展大數據中心建設,對中科院范圍內的生物數據信息進行集成與整合。
據了解,生物審編是大數據時代海量生物數據整合和生物數據中心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對各種生物數據進行注釋,還從大量文獻資料中提取相關信息,通過標準化、結構化的受控詞表,對這些信息進行描述,并建立與生物數據之間的關聯整合。簡言之,生物審編就是通過對生物數據和相關文獻信息的集成整合,對數據持續補充、不斷更新、逐步完善,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人員提供高質量的生物信息數據,建立便捷開放的數據訪問方式,為生物醫學數據的后續分析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