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不太靠譜的命題:如何讓趙本山和邁克爾喬丹搭上關系?其實很簡單,通過分析兩個人的社交圈子,興趣愛好等,最終可以找出一條線路能讓他們兩個人認識,這就是隱藏其中的大數據魅力之一點點……
隨著互聯網的沖擊,UGC(用戶產生內容)不斷發展,社交網絡已經不斷普及并深入人心,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上分享內容,由此產生了海量的用戶數據。這些數據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冷冰冰、枯燥的數據,而是更加活生生、有趣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同于以往單純的數字,它們聲色結合、圖文并茂。
比如,Facebook用戶每天共享的東西超過40億,Twitter每天處理的數據量超過3.4億;而每分鐘Tumblr博客作者會發布2.7萬個新帖子,Instagram用戶會共享3600張新照片……隨著Facebook、Twitter、LinkedIn、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流行,對社交關系的數據挖掘成為近幾年的一個技術熱點。
玩的核心是消費者洞察在一般商業前提下,社交大數據挖掘的目的,是投其消費者所好。
不可否認,一個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的新浪潮正悄悄來到我們身邊,這或許就是大數據(Big Data)導致的一個還不可名狀的時代。
當下,社交大數據正在對企業,甚至于一些行業帶來深刻的變革。下面,讓我們來細數一下吧!
首先,與傳統的營銷方式相比,利用大數據營銷,從前期的曝光,中期的轉化,到后期的購買行為都是可監測的。效果可評估是大數據帶來的最實質性影響。其次,在社交環節,越來越多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反饋自己對企業產品、品牌形象的看法,這個過程會產生許多有價值信息,甚至包括一些潛在的市場需求。對一個企業來說,這些信息不僅可能使他們調整原有產品,甚至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消費者洞察,是大數據的核心價值。第三,大數據對某些行業來講,意義更加不同。比如電影行業,金融行業,大數據能夠起到預估性、前瞻性作用,企業可以據此建立一些模型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
同時,這又是一個移動盛行的時代,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加強調“社交”和“互動”。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和朋友問候交流、分享資訊,只要帶上手機,整個社交圈也就裝在口袋里。交互性增強帶來的效果是,不但產品可以為用戶帶來效用,用戶反過來也能為產品導入流量。一個網友如果在微博上發文夸贊一家餐廳,經由他的社交圈的轉發和擴散,就將為這家餐廳帶來更多的訪客。這個特征,也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創新指出了一個方向,那就是基于用戶身份的信息交互和社交應用。
當下,所有行業都在積極擁抱移動互聯浪潮,當然金融業也無法作壁上觀。唯有移動起來的金融,才具備在下一個周期繼續參與競爭的生命力。這其中,應用社交化的趨勢和大數據,將對金融行業帶來更多新的機遇,并將使金融行業逐步移動化、社交化,產生新的具有移動互聯網特點的金融模式。這種金融模式將具有成本低廉、便捷的特點,能夠使人們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享受金融服務。
總之,進入大數據時代,金融行業的客戶信息、交易信息、資產信息、信用信息等數據經過有效采集和整理分析,將會成為具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內部數據結合外部數據將形成具有重要價值的數據資產,可以有效幫助金融企業進行精準營銷,降低運營費用,提高欺詐管理水平,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評,為決策提供有效支持,同時幫助金融企業了解客戶需求,開發出符合客戶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產品。
未來社交關系與大數據還將在互聯網貸款、購買保險、證券投資等發揮極大作用。金融和數據擁有天然的數據化基因,因為金融本身就是信息和數據,做金融的本質就是做信用。大數據技術提供的有據可查的信用數據,為構建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提供了保障。
什么時候隱私可以成為偽命題?社交大數據掘金路上,隱私問題忡忡。當然,深度的社交大數據挖掘中最敏感的問題仍然是用戶隱私的問題。社交網站從一誕生起就與這個問題相伴相生,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隱私問題顯得越發重要。在未來掘金社交數據的道路上,一方面要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良好服務,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只有符合用戶需求和用戶安全的商業利益,才能成為可持續的商業利益。
可見,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加劇了互聯網與金融業在客戶管理、風險控制、渠道建設、商業模式、戰略等層面廣泛的融合和創新,不難想象,在不久的將來,真正能帶來改變的互聯網金融一定是由深諳互聯網思維,立足小額信用貸款服務,涉及海量用戶,注重數據資產,耐心長遠的公司所推動的。這有這樣,才是符合大數據的趨勢,才能擁有長期的核心競爭力。但不可否認,無論選擇與社交網絡進行品牌聯合,還是借助豐富而強大的數據系統實現精準定向,亦或求同存異定制產品打通,社交關系與大數據的結合,不僅攪動了金融業,而且演變為整個商業社會乃至人情社會的制高點工具問題,即將催生真正的互聯網與金融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