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與以往不同,因為讓百姓關心的熱點除了民生之外,還有就是一些聽起來未來感十足的科技詞匯了,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報告中提到了“互聯網+”行動,代表委員們也在提案與發言中不時提到大數據、O2O、云計算、物聯網等術語,讓人們開始關注科技對中國的發展所起到的獨特作用。不過雖然這些術語聽起來似乎高深,但其實卻離我們的生活很近,這些技術的應用讓我們的生活發生改變,同時也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的頂層設計指明了方向,例如在公共外交領域,在政府治理層面等等,都有這些新技術的身影。
就以公共外交領域的大數據技術來說。雖然大數據技術看似深不可測,但實際上大數據技術的意義并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而公共外交領域主體多元、客體龐大、載體豐富、領域廣泛,實踐中會產生大量數據,正是適合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領域。在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和建言中,真正提到在公共外交領域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列席政協會議海外僑胞代表、完美世界(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CEO蕭泓,其所提出的用大數據塑造新時期的中國公共外交,就是互聯網代表所具有的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創新結果。
蕭泓的建言并不是借助科技詞匯制造噱頭,而是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他建議用大數據塑造新時代的公共外交,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大數據基礎建設,包括建立數據資源平臺、推進大數據的國際合作;第二,建設基于大數據思維的公共外交決策機制;第三,根據大數據分析來對不同受眾提供不同的傳播方案;第四,建設大數據實時監測機制,以便實時反饋、跟蹤輿情。作為中國出口領先的互聯網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蕭泓通過多年與海外公司合作的體會與經歷,使其更加關注中國在公共外交領域的發展與現狀,其建言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正是這些代表委員們貼近生活、接近實際、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提案和建言,讓這些科技詞匯不再高冷,讓普通百姓也能夠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就像李克強總理所提的“互聯網+”行動,其實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發生,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在線教育,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互聯網+醫療”的模式,已經為民眾就醫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決方案,“互聯網+公共服務”的模式也已經初步探索,并取得成效。科技詞匯在今年的兩會上早已不再冷冰冰,而處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公共外交領域雖然看似與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交集,但卻從國家形象、國家品牌的高度上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影響。蕭泓的建言如能順利實施,將大數據思維應用到公共外交領域,系統性分析相關數據的內在涵義,充分利用數據的潛在價值,將會極大地提高我國公共外交工作的實效。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借鑒蕭泓這種互聯網思維,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創新的方向,促進互聯網與各產業融合創新,必將使我國各行各業未來的發展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如何找到你所在行業的互聯網思維和不再高冷的科技詞匯,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