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我們的抹黑新聞,卻沒看到我們的心路歷程。你只看到售假傳聞,卻沒看到聚美是最干凈的電商。”
陳歐體重出江湖。
上市后,聚美假貨的消息就沒有停過,此番面對連續幾日“美國律所起訴”事件的狂轟亂炸,陳歐終于在微博上做出了回應。
深陷假貨泥淖,聚美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12月3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曝光一些假冒生產者利用微信,淘寶等,售賣假冒的“海外代購”的奢侈品。
7月第三方手表商戶“祥鵬恒業”售假事件被曝光,一眾電商企業惹了一身腥,這其中包括亞馬遜、京東、1號店、聚美優品、拉手網和美團。
而追溯到3月,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曾曝光當當網售賣的化妝品來自批發市場,亞馬遜則披著行貨的外衣販賣假化妝品。
有假貨,電商平臺固然存在審核不嚴的問題,但若把錯責全歸結到電商身上,未免舍本逐末。
打假互聯網打錯了命門
馬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假貨是人臉上的麻子,交易平臺是鏡子,鏡子讓我們看到人臉上的麻子,你若把鏡子打掉,麻子還是在。
一方面,互聯網是線下物理世界的映射與擴大,淘寶、聚美、京東假貨問題的困擾,根本原因是線下制假、售假活動未曾得到根治。
網絡有聚集和倍增的效應,網規研究中心負責人阿拉木斯對“麻子的故事”增加了續集,他認為,電商平臺使貨品的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就好比原本長在一萬個人臉上的一萬個麻子現在全長在一個人的臉上,人們自然覺得電商售假觸目驚心。
2014年前三季,阿里平臺主動下架9000多萬件問題的商品,近百萬家商家受到處罰。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淘寶不是執法單位,對這9000多萬件問題商品沒有行政執法權,這就意味著它可以發現、溯源追蹤線索,卻無法觸及假貨線下的生產源頭,必須要線下執法機關聯動才行,否則就是空談。
另一方面,面對假貨,電商企業其實都是受害者,尤其是阿里這類純電商平臺。
事實上,像阿里這類電商平臺,從一開始創立就沒有停止打假的步伐,因為它們深知假貨對平臺的傷害,一個消費者如果在電商網站上買到假貨,他可能永遠就不會再來這個網站了。
從最早以支付寶為基礎,以信用評價為工具的誠信機制,到2011年,阿里響應公安部“亮劍”行動號召,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供售假線索400多條,再到今年前三季度,阿里協助各級執法部門共破獲各類“雙打”案件1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額近6億元。
上市電商的打假秘籍
從頂著“國內電商第一股”頭銜的麥考林到“史上最大IPO”的巨頭阿里,先后已經有麥考林、當當、唯品會、蘭亭集勢、聚美優品、京東、阿里共7家電商進入美國上市的資本大盤中。
一直以來,假貨問題被認為是電商網站的毒瘤,對于那些已經上市的電商企業來說,其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將受到更大壓力,假貨問題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讓企業惹上官司。筆者下面挑出最后三家仔細談談它們在打假路上的動作。
聚美:真品聯盟&三大業務變化
此前由聚美領頭,攜巴黎歐萊雅、蘭芝、佰草集、等國內外百余家知名化妝品企業建立國內首個中國化妝品真品聯盟,并首次推出了真品防偽碼體系。然而所謂的真品驗證網站卻是由聚美優品運營,被網友吐槽“不過是左手驗右手”。
12月16日,聚美優品CEO陳歐發布長微博《你永遠不知道,陳歐這半年在做什么》,在隨后的兩個交易日,聚美優品股價止跌反彈,分別上漲7.96%和11.5%,網友戲稱陳歐一條微博恢復了聚美優品10億元市值。
在這條長微博中,陳歐先是回擊了相關律所對公司假貨的質疑,然后再次重申了聚美優品上市后的三大業務變化,包括砍掉第三方平臺上的奢侈品業務,將第三方平臺美妝業務全部轉為入庫自營,進軍跨境電商。
從前兩項可以看到,面對假貨,聚美優品意在弱化第三方平臺,實質是加強對供應鏈的管控,以此有效規避假貨風險。
長久以來,聚美一直陷在假貨的沼澤里,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很難,但是上市之后的聚美,僅僅靠陳歐的個人品牌公關在資本市場難免腳跟不穩,像模像樣得表明立場,站好隊,至少先洗白成資本市場想要看到的樣子。
而對于聚美來說,剔除假貨之路還很漫長。
京東:罰款與執法并行
除了聚美,京東也長期被假貨問題困擾著,前不久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京東終于忍無可忍,劉強東主動透露京東在打假方面的兩大措施,其核心是提高商戶售假的成本。
措施一是規范商戶,罰款額度由幾萬提高至一百萬起;措施二是京東與工商等部門合作,動用執法力量打假,京東在發現賣家銷售假貨后,告知當地質檢部門,查收售假者辦公室和庫房。
劉強東建議從源頭上把控,從電商征稅角度來解決假貨問題:一方面保護小微商戶,將交稅的營業額起征點提高到100萬元;另一方面對于百人以上運作的大商戶,應該注冊電子工商執照,使用電子發票。
從東哥透露的信息我們嗅到一絲兩頭都不得罪的味道,政府部門京東全力配合,小微商戶京東也要好好愛護。
如何平衡好商品質量和利益,京東也還在探索之中。
阿里:大數據三重門
阿里一直以來強調企業責任,在打假的路上一騎絕塵。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似乎成了電商表決心的地兒,馬云也在會上主動提及假貨問題,他表示解決假貨問題只能靠互聯網,因為在線上很快能查出誰在賣假貨、生產假貨,警方可馬上跟進。
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邵曉鋒稱,阿里構建的大數據打假模式可通過三重門將假貨從10億量級的在線商品中撈取出來。
通過智能識別追蹤、數據交叉分析使大數據打假有跡可循,達到實時分析數據速度每秒1億次,此為第一重門。
耗時耗力的關鍵詞搜索升級為語法語義分析,加之圖片算法技術實時掃描,每天可實現全網數據監控和檢索處理量2億以上。包括商品文字、圖片描述,交易,消費者評價甚至是社交媒體數據等16個維度數據都被記錄和對比分析時,售假者的行為就會被追蹤,變得無處可藏。
嚴格的開店實名制加上神秘購買抽檢機制等一系列動靜態管理保障體系,成就了阿里大數據打假的第二重門。
淘寶開店實名制需要經歷整整18道審核程序,可謂喪心病狂,隨機手勢拍照、手持當地報紙拍照已經不算什么了,據說未來還將逐漸開發人臉識別和聲紋特征數據庫。
阿里還專門成立了一支總數超過7000人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團隊,由公司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組成。截至2014年11月,阿里通過“神秘買家”共開展購買鑒定62783批次,涉及食品、保健品、服裝、鞋類、小家電等28個行業。各位店家請善待你的每一個顧客,因為你隨時可能被“神秘買家”光顧,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阿里打假模式的最后一重門是聯動包括品牌權利人、政府部門在內的電商生態參與者實現線下打擊。2014年截止12月12日,阿里已聯動各地公安機關,破獲18個制假售假集群,端掉200多個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
阿里交易閉環最大的價值就是獲取用戶、商戶的豐富數據,大數據可以成為最強有力的保護傘,因為它讓假貨無處遁形。
假貨問題對上市電商企業顯得尤為敏感,因為美國市場對商品的要求更加嚴苛,這不免讓人覺得悲哀。
羅昌平著作《打鐵記》,和電商打假記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其中我只說一點,以阿里為首的電商打假成就顯著,讓人不免產生假貨即將逝去的奢想;羅昌平實名舉報劉鐵男,讓人似乎看到徹底反腐的希望。
多幾個羅昌平舉報固然是好事,多幾個電商打假也絕不是壞事,但徹底的打假絕不可能只靠電商企業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