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悄然來臨,我們的生活、工作、思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云技術、物聯網的興起,更是加劇了大數據技術的革新,推動著教育的變革。事實上,大數據正影響著教育體系的每個層面,尤其是在個性教育方面,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教育與學校教育將逐漸分離,更多的交往互動、個性化服務和靈活的學制將使學校獲得新的生機。
大數據發展機遇 實現教育的“私人訂制”
據IDC發布的報告預測,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11年的7760萬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6.17億美元,5年的復合增長率達 51.4%。中國市場的規模之大,為大數據發展提供了大空間、大平臺,迎來了發展大數據的絕佳機遇。
不僅如此,當下蓬勃發展的在線教育產生了大數據,使得教育不再是“你講我聽”,教師逐漸成為課堂上的配角,學生漸漸成為可談的主導。同時教育也不再是考試評分或是選修科目而已,通過大數據教師可以挖掘及分析,記錄學生技能、能力發展趨勢。
以TAST(泰思考試)為例,2014年-2016年是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驗的3年,TAST作為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驗區引進的考試技術,此項學業人才評估與選拔技術即將在各個實驗區推廣試用。教師對學生進行評估診斷不再僅僅依靠自己的教學經驗,而是根據學生的“診斷報告單”,出具“診斷書”,開具相應的“課程藥方”,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全面提升。
由此可見,通過大數據技術學生可以很清晰的了解自我發展變化,為學生形成性評價提供科學依據,并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學生發展潛能,進而可以基于學生的需求實現教育的“私人訂制”。
大數據帶來的挑戰,教育將重新洗牌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資源進一步開放,學習逐漸從被動變為一種自組織行為,教師、教學機構、學生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教化”的教育模式正在撤出,與之相反,“支持教育”正在大舉推進。然而這些變化,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事物都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在教育方面,技術可以擴展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可以限制其學習方式。所以,一旦有新的教育技術出現,這些新的技術將改變知識的傳播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相應的發生根本的變化。在大數據時代,開放的學習資源將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學習,他們從被動轉為主動,把自組織學習發揮得淋漓盡致。
線上e學大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不僅能精準診斷學生學習問題、同時提供海量題庫及視頻解析,支持學生在線自學、提供了大數據追蹤學習情況并挖掘總結學習規律的整套個性化解決方案。目前,e學大平臺用戶注冊數量是660,000名,教師滲透率在90%以上,學生滲透率在50%以上。
印度教育科學家蘇伽特·米特拉曾說過,“對于教育者來說,這是一個大轉變的時代。我親眼目睹著教育界的各種力量在重新洗牌。教學模式的多元并存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毫無疑問,新技術從外圍給教師增加了新的競爭對手。新技術的應用又導致學生在心理預期、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變化,這就從核心和內部促進著教學過程的轉變。學生變了,不如以前‘好帶’。這并不是壞事,在這當中,不知潛藏了多少機遇和可能性等待著有心之人去發現!”
大數據的應用開啟了教育科學發展的新時代,知識將無處不在。就知識傳播而言,教育資源正在經歷的是平臺開放、內容開放、校園開放的時代。數據將驅動教育決策,為教育提供改革依據。筆者相信,在未來教育中,教育會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不斷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