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維克托·邁爾-舍恩貝格教授在2014上海公共關系國際高峰論壇上接受本報專訪。采訪現場,一企業代表向邁爾-舍恩貝格詢問,怎樣才能將搜集的數據變成產品。他立即起身將自己的名片遞給企業代表,說找他就可以實現。
昨天,維克托·邁爾-舍恩貝格教授在2014上海公共關系國際高峰論壇上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作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邁爾-舍恩貝格首先澄清了許多人對“大數據”的誤解。“大數據并不是一種技術。它是一種方法,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從而改善社會和生活。”
談到大數據對公共關系行業帶來的變革,邁爾-舍恩貝格認為有三點。第一,在過去的“小數據”時代,輿情分析的樣本數量通常是很有限的;而在大數據時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能收集到涉及每個用戶的海量數據,對它們進行數據挖掘后,能使輿情分析和預測變得更為準確。第二,以往的小樣本調查,常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問卷設計者預設一些問題,但這勢必會遺漏許多有價值的問題;而大數據挖掘不做問題預設,只是對采集到的數據做分析,發現一些趨勢。這些趨勢有很大價值,很可能為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第三,過去的大眾傳播,是把相同信息傳播給所有受眾,而如今,大眾傳播已演化為個人定制傳播。邁爾-舍恩貝格舉了美國總統競選的例子:奧巴馬團隊在拉選票時,對選民做了分類,類型多達3萬種。隨后,競選團隊撰寫了3萬封針對不同類型選民的個性化電子郵件,發給他們后,使拉票效果遠勝于過去的相同郵件發送。
談到上海的大數據發展現狀,邁爾-舍恩貝格認為,上海市政府已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而且,政府部門已實施一系列舉措,包括開放數據。“這是個良好的開端,我希望其他城市借鑒上海的做法。”邁爾-舍恩貝格建議本市政府進一步向民營企業和公眾開放不涉密的數據,這將催生一大批大數據服務業產品,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也將增進公眾對政府的理解。
邁爾-舍恩貝格還透露,他撰寫的一本有關大數據時代教育變革的新書將在滬出版。大數據分析技術能使人們提高學習效率,并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