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對國家治理模式、企業決策和業務流程、個人生活方式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大數據時代網民和消費者的界限正在消弭,企業的疆界變得模糊,數據成為核心的資產,并將深刻影響企業的業務模式,甚至重構其文化和組織。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面臨文化、戰略、組織、流程、信息化、公共關系、人才培養方方面面的挑戰,同時也迎來重大的轉型機遇和飛躍契機。如果不能利用大數據更加貼近消費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作出預判,所有傳統的產品公司都只能淪為新型用戶平臺級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轉的。
云計算的核心是業務模式,本質是數據處理技術。數據是資產,云為數據資產提供了保管、訪問的場所和渠道。如何盤活數據資產,使其為國家治理、企業決策乃至個人生活服務,是大數據的核心議題,也是云計算內在的靈魂和必然的升級方向。
企業內部的經營交易信息,物聯網世界中商品、物流信息,互聯網世界中人與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等是大數據的三個主要來源。其信息量遠遠超越了現有企業IT架構和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其實時性要求則大大超越現有的計算能力。如果計劃在大數據時代獲益,必將引發新一輪的信息化投資和建設熱潮。
目前,云計算在國內方興未艾。在云計算的三層架構(SaaS,PaaS,laaS)當中,PaaS是技術最復雜、最難實現的一層。企業自己搭建PaaS平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采用PaaS的好處就是,用戶只需要關心應用和數據,其他的事情、組件全部由PaaS和IaaS進行自動化運維管理
全球有超過十億的智能手機用戶,90%用戶全天機不離身,各大企業都競相推出有吸引力的移動應用體驗,挖掘移動設備上的海量數據帶來的商機。
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技術幾乎密不可分,無論是云計算、大數據都是構建在這些基礎平臺之上的。對于傳統行業/企業而言,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剛剛開始,但對互聯網企業而言,云計算、大數據已經是商業服務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互聯網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保持領先。
傳統行業/企業缺乏互聯網企業的基因,其很多業務多采用外包方式,軟件開發人員規模有限,更難得心應手地駕馭各種開源技術。此外,傳統行業/企業有很多歷史的包袱,煙筒式的應用系統林立,數據之間缺乏共享,信息應用水平受到很多限制。如何才能夠讓傳統行業/企業像互聯網企業一樣輕松駕馭信息化系統,顯然傳統行業/企業需要一個高度自動化的基礎平臺。
目前,中國不僅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國家,而且在大數據實踐這個新的歷史關頭,并沒有落后于美國。除了龐大的人口總數之外,中國還擁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消費模式,除去傳統的電信金融互聯網之外,沒有哪個國家擁有中國這樣火爆的電商、發達的物流,還有向互聯網時代轉型的制造業、教育、醫療,科研,零售,交通,這些行業中孕育著大數據基礎和今天我們還無法完整預測的發展前景。
在美國,無論企業還是其他機構,對于大數據的認識和應用都比較成熟,也愿意嘗試不同的新產品。而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李凱翔說,我看到的現象是,要么(企業)非常保守,只要有數據庫就可以了;要么就是非常領先,已經在嘗試開始下載諸如開源這樣的軟件嘗試了。
D1Net評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深入發展,大數據帶來的改變是全方面的,尤其是在商業領域,大數據蘊含巨大商業截止,從目前來看,大數據正改變傳統商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