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概念已成投資市場的香餑餑。據1985年成立于美國硅谷的德豐杰風險投資統計,目前國內做大數據的相關企業有四五百家,其中100多家拿到了投資,比例居所有行業之首。到底怎樣的項目才會受到投資人青睞,記者采訪了賽富投資基金合作人金鳳春。
問:你覺得在大數據時代看項目的標準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答:互聯網的創業周期很短,我們投資主要看的是這個項目能不能在短期內積累大量用戶和數據,現在有很多企業成立不到一年就能有上億注冊用戶,日活躍量在數百萬,這些項目就會非常搶手。很早以前我們注重產品質量、核心技術,稍早一點商業模式也講得非常多,但我們現在反倒不優先看重一個項目能不能賺錢,能不能把數據做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問:大數據時代的創業者都是什么人?
答:許多人都非常年輕,主流是80后、90后,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對互聯網非常癡迷,有一套和一般人不同的思維體系,很多項目成功者都是“連環創業者”,就是他們以前搞過其他互聯網項目,經驗非常重要。
問:你有具體看好的項目嗎?你討厭怎樣的項目?
答:我比較看好“即時電商”類的項目,淘寶網、京東等現在最有名的電商其實是從PC端起家的,即時電商是從PC端轉向移動端,打個比方就是家里缺什么了,點一下App,貨物就送到家了。我沒有特定不喜歡的領域,但是對互聯網創業來說,如果你做的和別人一模一樣,我們是不會投的,所以互聯網創業基本都是創新。
問:羅蘭貝格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羅蘭·貝格說起上海建設全球創新的“短板”時提到,上海缺的是風投,你怎么看?
答:上海是風險資本不可能忽視的市場,我認為上海并不缺風投,而且我覺得,揣著錢等著投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有人在,比如我們基金70%的投資都集中在互聯網,據我所知,許多很小的互聯網企業很輕松地就融到了上億美元,說明這個行業不缺投資。
問:你覺得在大數據創業中上海的弱勢在哪里?
答: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創業團隊很多,但和北京、深圳相比,在上海想招一個合格的互聯網程序員或網絡工程師要花費的成本更多,上海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