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0個月,我主持參與了麻省理工的“IDEAS中國”項目--一個由30多位中國商界領袖組成的,為期10個月的創新之旅。今年,該項目招收了中國一個主要國有銀行的數位高管。這個團隊的目標之一,是在大數據和其他相關的顛覆性技術到來時,仍可以重塑他們組織的未來,這也使我更多地接觸了解了中國經濟。正如阿里巴巴頗有遠見的創始人馬云所說,“五年后,我們預計人類紀元將由信息技術時代轉變為數據技術時代。”
但是,“數據技術”時代、“大數據”時代究竟意味著什么呢?現在,它往往意味著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這類大公司,這些我們曾經喜愛現在卻越來越懷疑、不信任和恐懼的公司,會在你毫不知情時,收集你的數據,并轉賣給其他公司,當你注意到出現在屏幕上的精準投放的網絡廣告時也就不足為怪了。有趣的是,最初人們對于美國的這些大數據帝國非常積極的看法現已轉向歐洲及世界許多其他地方,包括北美。愛德華·斯諾登事件使我們大家都對大數據的誤用更加敏感。但是,這只是表面問題,真正的問題更深層。
大數據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的感知及思考能力正在逐漸被計算機算法所取代. 雖然一開始我們會覺得大數據很方便, 也很酷, 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我們想要的服務.但這同時也引發了有關究竟誰擁有大數據, 個人及公民是否有權利選擇如何使用有關于自己的數據的爭論.
毫無疑問,大數據創造了許多全新的可能性, 但同時我認為我們應該明確地區分開淺層次的大數據與深層次數據。所謂淺層次數據,指的是有關別人的數據: 別人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而這幾乎正是目前所有大數據所包括的內容.
而深層次數據是幫助個人和社會來認識他們自己的。深層次數據就像一面鏡子:它讓你認識你自己--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社區一員。在我過去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許多團隊和機構在我的幫助下進行了一些有重大意義的創新及革命性的變化。我從中所學習到的一點就是:產生革命性變化的關鍵就在于清楚地認識自己。這就是為什么深層次數據是很重要的。它對未來的機構,我們的社會以及整個世界都非常重要。
但是如今大數據的所作所為往往是相反的:大數據被用來操縱我們的行為,用我們從沒想要的廣告來對我們狂轟亂炸。表面上大數據用于將人類思維外包給算法,以降低習慣性思維邊界內的意識水平。深數據,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加以研發和成長,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認識水平,并將利益攸關方的意識體系轉變過來,從對自我系統的認識(我自己的筒倉意識)轉變到對生態系統的認識(整體意識)。
讓我用兩幅畫面簡單總結一下表面的大數據和深數據的區別:
▲Big data (science 1.0): data that informs about the world (source: A. Oechsner).
▲Deep data (science 2.0): data that helps us to see ourselves (source: A. Oechsner).
從科學1.0到科學2.0的旅程是將科學觀察這一筆直的望遠鏡掰回來到自我觀察的過程 - 這個自我指的是我們的個人和集體的統一。
上周我們的閉幕會議結束時,中國國有銀行的高層領導反思了自己在過去十個月當中的旅程。每個人都在報告中提到了他們在如何思考和運作方面的深刻轉變。這里有兩種典型的敘述:
“這次旅行不只是工具和知識。它同時改變著你的思維方式,它可以讓你在挑戰面前跳出舊的思維模式。我自己在改變,我也覺得我的同事在改變,我們更容易達成共識,我覺得我同事生活做事的目的在轉變。因此,我們更注重經驗,能夠更好地執行。
“對我來說,IDEAS的旅程是思想的旅程。它打開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新的關聯方法,以及一種新的存在方式。”
從本質上說,IDEAS的參與者都講到了以下變化:
?思維:從單純接受老模式,到創造性思維
?對話:從辯論到平和對話
?協作:從自我被動到忘我主動
在過去的這幾個月,參加活動的這些高層領導們被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試圖嘗試一些新的方法,來尋求未來的機會。令我吃驚的是,每個小組都開發出一種跨組織的合作平臺原型,每個利益方都能通過這個平臺用數據進行溝通。所有這些平臺的建設原型都還在早期階段,不過有一點是這四個小組都反復提到的,那就是大家思考問題要從“我”轉到“我們”,從“自我”轉到“整體”的重要性。
他們的努力就給我留下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社會層面上,究竟什么類型的深層數據基礎設施能夠有助于把這種“細微的個體觀察”回歸到對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水平的觀察?
例如,今天我們用國民生產總值GDP來衡量經濟進步。國民生產總值GDP是社會經濟表面數據的一個很好的衡量。但是用什么等效的深數據工具來衡量一個社會真正的經濟進步?我相信這樣一個衡量系統應該植根于真實的社會發展成果(例如,預期壽命),以及個人和社區(如生活質量)的發展狀況。去年Presencing研究所,GIZ全球領導學院(德國發展合作部)和位于Bhutan的國民幸福指數中心聯合發起了全球福祉實驗室(Global Wellbeing Lab),該實驗室把世界各地來自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的領導人聯合在一起,來開拓尋找新的指標和深數據工具,幫助社區和社會生態系統觀察自己,建立觀測衡量社會運營的新模式。
今天你在哪里能看到這樣的新的指標體系或深數據的工具在生根發芽?我們可以從這些早期例子中學到什么?深層數據對你自己意味著什么?在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什么是快樂幸福的真實來源,哪些指標可以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幫你看到和感覺到自己的發展?我們如何才能共同開拓,實現商業,社會及個人從大數據到深層數據的轉變?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