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集供給者和需求者于一身,所以政府就成了“大數據”這一概念的助推者、推崇者、實現者。
從互聯網誕生開始,信息產業就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第三次浪潮,到互聯網2.0時代,再到移動互聯網,現在又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我們的關注點,已經從對硬件和載體的研究,進入到了對數據本體的挖掘,這確實是信息化的一大成果。事實上, “大數據”對于政府似乎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社會管理是“大數據”更加廣闊的應用天空。
政府是數據最大的需求者。古往今來,國家的管理,從技術角度來看,都是對各種信息的管理。甚至有觀點認為,一個帝國所能達到的范圍,和這個政權管理國家和臣民信息的能力息息相關,管理信息能力的邊界就是國家疆域的邊界。這種觀點可能有些“技術派”的偏頗,但細細一想,也不無道理。特別是對于一些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大帝國,都必須掌握戶籍、土地等基本的信息。翻翻中國古代史,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和“變法”,都涉及對人口和農田這兩個基本信息的統計和管理方法。如果居住京城的王侯將相們不能有效地掌握這些基本的信息,就無法采取正確的稅負、人口和農業政策,也就無法管理國家。從時間角度來看,在封建社會,由于技術所限和小農經濟的原因,封建社會所需要掌握的信息還是少的。新中國建立之后,由于我國實行較為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農村的人都在大隊,城里的人都在單位,社會管理的內容也不多,所需掌握的信息量也不多。但是發展到今天,我國社會的流動性、開放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社會管理動態性、精確性的要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政府對社會管理的信息需求也日益膨脹。例如,拿流動人口的管理來說,需要采集的基本信息就有十幾項甚至幾十項之多,涉及流出地、年齡、婚育、子女教育、治安等諸多內容。又比如,現在的社區服務,對于每戶家庭所需要的采集的信息也有幾十項之多,只有這樣才能動態地掌握信息,提供精準的服務。
政府又是數據最大的提供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即使是在“托拉斯帝國主義”的美國,微軟、谷歌、蘋果等巨無霸所能獲得的數據,仍然無法和美聯儲、勞工部等部門相比。當然,隨著“云計算”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到谷歌云上建立數據庫,甚至一些政府部門也把數據庫搬到了“云”上,政府的數據壟斷有可能會受到挑戰。但目前來看,這都無法出現顛覆性的改變,因為最關鍵的是,很多數據、特別是成系統的數據,都是要由政府部門來采集,由政府部門來更新,“云”還只是一個載體和平臺。所以說,任何一個商業組織的數據量獲取能力,都無法和政府比擬的。從我國情況看,情況更是如此。當前,幾乎每一個職能部門都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已經積累了若干年的海量數據。特別是金融、公安、工商、海關、人社、民政、衛生等部門,已經形成了行對完整、動態更新的數據庫。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沉睡中的金礦,只要好好挖掘,一定能夠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正是因為集供給者和需求者于一身,所以政府就成了“大數據”這一概念的助推者、推崇者、實現者。現在,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什么?直到2012年,還是停留著三網合一、視頻探頭、“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方面,這些只是簡單的硬件方面的改造,或者軟件上的改進。現在,“大數據”賦予了“智慧城市”新的內涵,即對城市各行各業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研判,從而使得我們的城市更有秩序、生活更加便捷。試想一下,在007等電影中看似不可能的高科技,都將在“智慧城市”實現。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電子眼睛等手持終端,實時了解路況、餐飲等各種信息;通過戴在手腕上的電子手表,醫生可以通過實時了解我們的基本生理數據,從而建立起個人的健康數據庫;通過各種射頻傳感器,我們可以和這個城市所有的電子設備相連,實時調取各種有用的信息和數據。新一次科技革命,賦予了人兩條新的生命,一是“生物命”,即生命科學的進展賦予我們身體新以的生命;二是“數字化生存”,即信息化的發展使我們成為一個信息的接受者、使用者。“知訊者生存”。這句起源于互聯網時代的口號,在大數據時代讓我們真正地明白了其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