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消息,剛剛過去的兩會中,大數據的話題再次被提及。而英特爾軟件和服務事業部(SSG)做為大數據概念的主要實現主體,在積極營造生態鏈。
雖然英特爾以芯片硬件起家,但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總經理何京翔認為,英特爾的“硬實力”無疑將幫助英特爾軟件發揮更大的優勢。
從大數據角度來說,數據渠道是“端到端”的概念。在前端,英特爾的PC業務是強項;后端以數據中心為例,目前有90%以上的服務器是基于英特爾架構的,這使得SSG部門開展軟件業務有很好的硬件平臺基礎。
即使在ARM架構的設備中,英特爾不排除其他非IA架構的數據源,包括蘋果等,英特爾數據中心服務沒有排他性。
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軟件部中國區首席技術官苗凱翔在介紹大數據重要軟件產品Hadoop發行版的由來時,對中國智慧非常有信心。原因是,Hadoop發行版在中國提前7個月先于全球發布并落地應用,完全依賴于在中國的Hadoop開發團隊和中國移動、聯通這樣的客戶需求,催生了Hadoop發行版必須要先于全球在中國發布。
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出現500億個終端設備,產生40ZB的數據量。而處理、存儲大數據的能力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對此,英特爾認為,這需要一整個生態鏈來拿下這個市場。
英特爾認為其生態鏈有三大組成部分:以國有四大銀行及三大運營商為應用典型的終端用戶占據生態鏈的重要一環;系統集成商、應用開發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合作伙伴更“接地氣”,他們是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2014年生態鏈的重中之重;另外,OEM等各硬件組件供應商一直是英特爾生態鏈持續穩定的環節。目前,大數據生態鏈組建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英特爾在挑選合作伙伴時,重點會考慮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行業知識,是否有自我創新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全球,英特爾軟件與服務部門共有6000名員工,如果SSG是一個獨立的機構,足以躋身于全球5大軟件公司之列。在中國,SSG有2000名員工,其中60%是軟件工程師。他們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各分支機構,其中位于上海的亞太研發中心集中了主要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