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電昆明暴恐事件全國震驚。互聯網時代,恐怖分子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可能會留下數據痕跡,熱門的“大數據”,對提升中國反恐能力有何作為?
“今天任何人做事都不可能完全避開互聯網,恐怖分子也不例外,敵人都用上了互聯網手段,國家反恐必須用上大數據分析了。”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云總裁王堅說。
王堅舉例,要是一個地方突然賣掉很多刀子,這些數據一旦上網就可能有價值。
他說,火車票在中國已經實名制且聯網了,這一項就可以讓中國成為數據大國。如果每天把火車票、旅館住宿和飛機票信息分析一遍,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來。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說,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反恐在國際上已成趨勢。
據介紹,通過綜合利用恐怖分子平時產生的各種信息,包括通話、交通、購物、交友、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等,對恐怖行為發生前進行預警和事后分析排查,越來越成為美國反恐手段之一。
劉慶峰說,不過,打通后臺數據,需要各部門協調一致,消滅信息“孤島”。
他說,通過語種識別、聲紋識別和關鍵詞檢測,可以分析人員地域、身份和交流內容。美國對于利用語音內容進行分析特別重視。
大數據分析與個人隱私保護什么關系?劉慶峰說,采用機器自動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可盡量減少反恐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個人隱私窺探—畢竟人工的工作少了。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信息安全智能化在幫助美國打全球反恐戰中立下不少功勞。
王堅說,具備了數據分析的能力,并不是說能百分百解決問題,但肯定可以大大提高反恐能力,以及實施恐怖行為的成本。“就像在紅綠燈前裝攝像頭,不可能杜絕闖紅綠燈的行為,但肯定會少很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