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背景下,重新提起和重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產業集群有何深意與新意?數字化的運行和發展對區域和產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意義?我們又該如何充分發揮數字化運行在區域和產業發展中的力量?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秦朔先生來一起探討相關問題。
區域的產業集群被重新受到重視,這在新的背景下有何新意?
在過去的許多年中,其實也強調過區域的產業集群發展,但在新的背景下重提,會有哪些新意,我認為主要在于兩點:第一,圍繞核心城市,通勤時間在一至兩小時的現代交通體系所輻射出的都市圈,這些都市圈之間要打破行政壁壘,讓資源更加充分的流動,這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正如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各地方之間的傳統行政化壁壘正在從各方面被打破重構,這使得整個市場變得更加有機。
第二,為了提高打破重構過程中的效率,要大力發展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擺脫簡單的外延擴張,取而代之的是用科技的力量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因此,我認為打破行政壁壘的資源配置市場化,以及用數字化的力量來提升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運行效率,應該是在新的政策背景之下,重新探討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重點。
如何解決“效率”這一區域和產業轉型發展的痛難點?
我認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較大挑戰還是“效率”,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勞動生產率還不夠高,而這樣的局面未來會被數字化的力量重構。
過去,在面對大量的生產管理、資源管理等方面時,大都靠經驗主義、靠人力。這種操作一方面,費時費力;另一方面,隨著我們社會老齡化的加速,這種方法也很難維持下去。例如,蘇州某家金融租賃公司,如果它的業務遍布全國,投入領域涉及到太陽能光伏、電站等方面,那么,這么多的資產,該如何定期地巡檢?又該如何做到精準把控資產運營效率?這過程中又會出現什么問題?這些痛點,靠人力是無法解決的。
但現在,通過云服務、傳感、5G等技術,就可以精準地掌握基礎設施的實時運行情況;同時通過人工智能以及模型建構算法,可以了解這些設備所處的運行狀態,是否需要做提前的維修保護。當設備進入疲勞期時,還可以提醒我們采取相應的措施對設備進行維護,從而構建一個從生產到調控、維修的全流程。
因此,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國家的經濟運行都會被數字化力量重構。通過數字化、聯接就可以了解整個系統的狀態;通過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技術,就能夠分析出相應對策讓企業生產運行更高效。由此可見,數字化將是未來中國實現自我超越的一個重要抓手。
承載數字化運行力量和發展效率的,就是新基建和產業云
講到數字化、產業發展,國家近年來一直在提 “產數融合”的概念,即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產”就是實體經濟,“數”就是數字經濟,當這二者深度融合,就會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我們可以看到,當數字化和智能化深入到產業生產和運行全過程中,必然會對數據運行和計算能力產生巨大的需求,隨之也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那么,這些數據要在哪里運行呢?
一般來說,企業很難自建數據中心,尤其對中小企業來說,建立大數據中心的成本非常高。因此,企業需要去尋求運營商、云服務提供商,或第三方代運營公司的幫助,亦或去尋求政府及區域產業集群的助力。
而且我認為,隨著“數字化的基因”被植入到企業、產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以及相關利益相關方當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求承載和發揮數字化運行力量的軟硬件基礎設施。
而能夠生生不息承載動態變化的數字化運行力量,就是我國一直提倡的新基建,以及最近華為云提出的“產業云”。
其中,新基建承載數字化運行的基礎硬件設施,為數據運行提供基礎的運行底座;產業云則一方面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上云難”的問題,來加快各個行業的上云進程,快速享受數字化紅利;另一方面,產業云也可以為產業集聚帶來有機分工和效率的提高,促進分布式的研發和創新發展,進而將數字化力量切實嵌入到區域和產業發展中去,最終提升整體經濟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