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業界也展開了對這一主題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學今年初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跨學科研究高地,“創智 共贏——2018長三角人工智能峰會暨創新創業論壇”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探討和推動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在人工智能落地大潮下的產業升級、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產業應用,與企業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成為與會學者和專業人士熱議的話題。創新奇智CEO徐輝在“人工智能四波浪潮和場景化創新”主題演講中談到,身處AI商業落地的大時代,前沿AI技術將為零售、制造、金融、智慧城市等領域進行賦能,幫助其提升商業價值,實現數字化轉型。而長三角地區產業基礎雄厚,具有AI賦能的成熟條件和應用場景。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圈,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金融、電子商務、新零售、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基礎與產業化能力。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引領作用。與會嘉賓認為,長三角要打造成世界經濟之極,需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賦能,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邁進。
人工智能賦能百業的特性,將在細分和垂直領域出現更多AI創業公司。創新工場CTO兼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在“面向未來的AI人才培養”主題演講中說,AI時代需要復合型人才,完成從學術到工程人才的過渡。而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教育系統不斷輸送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發技術人才,涉及人工智能一級學科以及數理統計、腦與認知等相關學科。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全社會開展科技研發和創新的主要引擎,可以為人工智能學科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理念、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模式。比如創新創業培育平臺零號灣與創新奇智合作,致力在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場景方面開拓新生態,集產、學、研、創優勢為一體。
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普及,出版界和教育界也推出了一批基于AI、STEAM的系列讀物和配套課程服務產品。比如,全國數百所中小學將引入“AI上未來智造者——中小學人工智能精品課程系列叢書”作為選修課或校本課程。
這套叢書計劃出版10冊,目前已推出六冊《AI上神奇動物》《AI上智慧生活》《AI在變形工坊》《AI上萌寵“小E”》《AI超級工程師》《AI的幕后英雄——Python》,《AI在奇妙世界》《AI在未來小鎮》《AI超級設計師》《AI的應用與探索》將于2019年出版。
在學者看來,人工智能對教育發展有強大推動力量,為“教與學”和教育管理提供智能化、適應性和個性化的資源、工具與技術,構建面向智能化時代發展的教育新生態。而隨著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應用,實際上也對人的自身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進而對教育供給提出新要求,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路徑。
越來越人會想:機器人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類?換句話說,人類心智還有哪些領域是人工智能難以替代的?或許,人與AI共存是未來趨勢。
比如,《生命3.0》一書以全景視角探討了近未來人工智能對法律、戰爭、就業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將目光投向了這場變革更為深遠之處:在未來的1萬年乃至10億年及其以后,我們能否與人工智能實現共生與繁榮?宇宙生命發展的終極物理極限是什么?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這場變革中迎來重生,同時又不會陷入危機,喪失生而為人的意義?這本書對未來生命的終極形式進行了大膽想象:生命已經走過了1.0生物階段和2.0文化階段,接下來或將進入自我設計的3.0智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