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百度、阿里、騰訊等IT巨頭都將人工智能視為下一次技術革命的突破點,并投重金加速布局。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目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態勢,未來兩年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金額將保持高速增長,但要保持穩定發展,必須妥善處理好科學界和相關企業的結合問題。
“我國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去年就達到了237億元,同比增長67%,今年估計能增長75%。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剛才講的幾個方面差距,比如說我們在算法方面,在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方面,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所以人工智能也是我們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科技部部長王志剛11月6日在中宣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系列論壇上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已進入快車道,人工智能的知識產出在全球是第一的。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國也是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在融資市場上,中國融資占全球將近一半,是最多的國家。
記者通過科技部提供的相關資料發現,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來,“人工智能”經歷了寒冬與春潮交替起起伏伏60多年的發展歷程。近十年來,在相關技術的發展推動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取得了驚人突破,由此也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商業化趨勢,并逐漸成為各國技術革新與換代的重要推動力。
按照業界的觀點,人工智能的本質是通過大數據感知和深度學習,讓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并應對復雜問題。其產業鏈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層、應用技術層和行業應用層。基礎層,主要有基礎數據提供商、半導體芯片供應商、傳感器供應商和云服務商。技術層,主要有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技術提供商。應用層,主要是把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集成到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中,然后切入特定場景。目前來看,自動駕駛、醫療、安防、金融、營銷等領域是業內普遍比較看好方向。
據相關機構的研究,2018年被稱為人工智能爆發的元年,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所催生的商業價值逐步凸顯。人工智能逐步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生產效率及生活品質的大幅提升。
“一些基礎設施,比如人臉識別、智能語音提示、大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在近三年都初步進入了商用階段,所以接下來人工智能必將進入新時期。”北京中商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沈岳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人工智能正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為大眾的消費選擇,因而必將釋放出巨大的商業紅利,成為信息產業革命的下一個風口。
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不可阻擋,但并非前景一片光明。“我們要看到它確實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阿爾法狗下一盤圍棋,耗的電力相當于燒十多噸煤,而人吃半個饅頭就可以,所耗能極低。機器如何像人腦一樣去感知、去思維、去選擇、去表達,是需要更深入研究的課題。”王志剛認為,今后人工智能的技術路線,一方面是通過大數據,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對人腦的研究和人機互動,推動大數據和類腦計算結合,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這項技術還有很多算法上的缺陷和技術盲區。去年當阿爾法狗落下最后一枚棋子時,我們為之驚嘆,或許只是感知人工智能魅力的一個開始。在人類技術革命的不斷推動下,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為人類帶來的各種便利。”沈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