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舉辦的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上,“達芬奇”項目現身,華為發起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新一輪競爭。此前,包括高通、聯發科、蘋果、三星、阿里、百度等,都已涌入激烈的人工智能與芯片市場競爭中,行業格局或再次生變,促生一場終端設備革命以及更為多元性的AI應用場景革新。
那么,虎視眈眈的各大巨頭玩家們,到底是先發者制勝,還是后發者逆襲?這一輪人工智能的全新競爭,到底會引領行業走向何方?AI將如何滲透進各行各業,成為迭代式進階的新動能?
全聯接大會 華為想要塑造怎樣的AI世界?
在華為看來,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并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和每一個行業,想要實現“普惠AI”,為用戶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服務。
1、未來AI需要做出10大改變
>>模型訓練從需要數日、數月到只需幾分鐘、幾秒鐘
>>算力稀缺且昂貴變得充裕且經濟
>>AI無處不在,任何場景適用,而且尊重和保護用戶隱私
>>未來,算法變得數據高效、能耗高效
>>在數據挖掘、獲取、標注等系列領域,AI變得自動化/半自動化;
>>面向實際應用,實現工業級AI,“工作優秀”
>>模型更新未來實現閉環系統,保證企業應用
>>AI要協同云、物聯網、邊緣計算、區塊鏈,發揮更大價值
>>平臺支持,提供一站式平臺,成為所有ICT人員的基礎技能
>>從當前數據科學家稀缺的狀態,變為數據科學家、領域專家、數據科學工程師相互協作,解決AI人才稀缺問題
2、全棧、全場景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面向華為內部,持續探索支持內部管理優化和效率提升;
>>面向電信運營商,通過SoftCOMAI促進運維效率提升;
>>面向消費者,通過HiAI,讓終端從智能走向智慧;
>>面向企業和政府,通過華為云EI公有云服務和FusionMind私有云方案為所有組織提供充裕經濟的算力并使能其用好AI;
>>面向全社會開放提供AI加速卡和AI服務器、一體機等產品。
在華為的未來AI世界中,萬物互聯,智能無所不及。通過為AI應用開發者提供強大的算力和應用開發平臺,讓人工智能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向普惠大眾!
AI產業發展格局:一切改變剛剛開始
根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個人智能終端將達到400億,企業和機構的人工智能利用率將達到86%,數據利用率將達到80%,全球AI市場空間將達到3800億美金,智能將像空氣一樣存在。
目前,AI市場處于新玩家不斷涌入、老玩家進一步開山辟路的行業鏖戰期,競爭十分之激烈。在繼谷歌、百度、騰訊等巨頭之后,華為也正式高調全面轉型擁抱AI,未來AI市場的戰火也會越燃越旺,從芯片到框架、從云到端,火力全開。
第一派:傳統芯片廠商
在芯片領域,傳統的巨頭級玩家高通、聯發科、英特爾、英偉達等,都有著雄厚的技術積累,并已經開始陸續發布AI芯片產品。
高通在新一代旗艦芯片驍龍855中,采用專用的AI模塊;ARM也推出了機器學習平臺Project Trillium以及兩款人工智能IP;聯發科發布支持AI和計算機視覺的芯片Helio P60……
比起新入局者,傳統芯片產商已經建立了較高的生態競爭壁壘,比如NVIDIA已打造了自己的完整生態,全球數十萬開發者為它開發相應的AI應用。
第二派:互聯網巨頭企業
互聯網巨頭們包括谷歌、亞馬遜、微軟、阿里、百度、騰訊等,在AI和芯片領域,也在大步邁進,推動從研發走向自產、產業落地的跳躍。
谷歌在AI技術在人工智能與藝術、健康醫療、太空、平臺四個垂直方向的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前端時間的猜畫小歌更是將AI向普通大眾推近了一大步。
亞馬遜則是非常早的時候就開始利用人工智能,亞馬遜的物流機器人、智能語音助手Alexa、無人商店Amazon Go、云計算服務AWS等等都已經成為了行業參考學習的標準。
微軟在2018年發布了全新的世界觀:智能云和智能邊緣。智能云是微軟Azure,是微軟專為人工智能打造的云平臺。其中,Azure目前有四個方面:公有云Azure、混合云Azure Stack、物聯網Azure IoT Edge和Azure Sphere,以這四個方面打造出完整的計算環境,支持全新應用場景。將Azure與AI結合,能夠打造四個方向的最佳人工智能云平臺:認知服務、對話式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與工具、實時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AI芯片昆侖,據官方稱,昆侖是中國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未來有望應用到無人駕駛、圖像識別等場景中去;阿里云棲大會上宣布,將成立一家獨立的芯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首批芯片將應用在阿里數據中心、城市大腦和自動駕駛等云端數據場景中……
在國內芯片為國際巨頭包圍的陰影下,互聯網企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優勢在于具備充足的數據資源及應用場景,但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自產的AI芯片與國家安全及芯片關鍵領域自主可控關系不大,并且芯片的研發周期較長。
第三派:手機廠商
目前,手機廠商在AI芯片上的布局處于不同階段。在全球前五的手機廠商中,排名前三的三星、華為、蘋果都具有自主研發手機芯片的實力。
繼去年蘋果推出其第一款手機AI芯片A11后,今年蘋果又推出了A12仿生芯片,人工智能和算法力升級。在安卓陣營中,三星低調上線的Exynos 9610,由一個DSP數字信號處理器硬件和一個神經網絡引擎軟件組成,也算是“軟AI”;華為率先開始全面試水AI,從AI芯片、語音助手、原生AI應用,到數據同步、手機安全等基于云的各種服務,再到面向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HiAI平臺,正在形成一套貫穿終端、芯片、云、生態的整合AI打法;OPPO、vivo和小米等眾多智能手機廠商在芯片方面的故事,則較為單薄,需要借助芯片巨頭高通的實力,來解決計算力需求。
整體而言,雖然起步較晚,在芯片領域仍屬于新玩家,但華為、蘋果來勢兇猛,掌握著終端主導權,如若不慎,傳統芯片巨頭很可能會把這片市場讓給新的搶食者了。
AI聯接一切,變革一切
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及未來學家雷·科茲維爾曾說“預計到2045年,人工智能將引領全球科技發展。此后,人類所掌握的科技將產生質的飛越。”無論能否實現這些預言,人工智能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已經成為必然。
手機領域,未來,沒有AI芯片的手機稱不上人工智能手機。
一款真正好用的AI手機應該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比如,系統層面,全面引入神經網絡、基因模式、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機器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等各類AI技術,通過語音交互控制、手機自我學習、自適應調用程序等,帶給用戶與眾不同的唯一定制或專屬使用體驗。
物聯網領域,人工智能可以讓機器的運行狀況更可預測、更可控、更“聽話”,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并降低成本。
從咖啡機到汽車,都能與傳感器、信標相連接,你可以開始實時探測每種連接的模式并做出預測。與消費領域的“虛火”相比,工業物聯網的人工智能應用顯得更為靜寂,但這種靜寂來自于更腳踏實地的努力,也將帶來更為實際的應用成果。
汽車領域,AI將構建標準化、規范化、場景化、有體驗感、高效率的汽車后市場。
目前BAT等互聯網公司積極聯合汽車廠商采用AI技術研發智能汽車,未來的汽車也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個會看、會聽、會說、會駕駛、會學習,甚至是會思考的機器人。AI將在汽車研發、供應鏈、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領域取得廣泛應用,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從而引發汽車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
此外,在其他領域當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預測到,人工智能將改變或顛覆眾多行業:
智慧交通將大大提升通行效率;
個性化教育將顯著提升教師與學生的效率;
精準預防性治療有望延長人類的壽命;
實時多語言翻譯交流再無障礙;
精準藥物試驗可以顯著降低新藥成本,縮短發現周期;
基于AI的電信網絡的運維效率將大大提升;
……
結語
未來十年,大數據和AI將接管我們的一切。
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需求“與”價值“連接的方式和橋梁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本相互獨立的大眾傳播鏈和流通價值鏈相互融合產生了顧客交互鏈。而AI是其中最重要的聯接器。
未來是人與AI共存的時代,AI將成為社會的主流趨勢,將滲透到每一個行業、每一份工作中。